第1193章 红宇琼楼 (135)二合一(第2/5页)
黛玉拿了钱匣子,进去递给元春:“公主说,北境不拘着女子。莫不如,表姐去北境。或是做生意,或是做旁的,许是就能立足了呢?有商户去北境,可让父亲打招呼,照拂于你。而今这般急于婚
嫁,就怕帮不了家里,反倒是把你陷进去。”
说着,再往前推了推,“拿着吧!”
贾敏说黛玉:“这说的是什么糊涂话?!公主这般说,那是因着她是公主。你这般说辞,又是为何?”
黛玉:“……”她回了一句:“我若生了女儿,我只盼着她自个长了翅膀自己去飞,不必如母亲一般,束着自己,也束着我……”
“这丫头生生是魔障了!”
黛玉甩着帘子出去了,这一闹,元春便待不住了。她抱着匣子,起身告辞。
“你往哪里去?住在家里……”
不了!不用了,我自有去处。
无处安身,便去了庵堂。这里除了秦可卿和妙玉,竟是还有宝钗。
宝钗入宫时日短,家中获罪,便被宫中除名了。而今,母亲和哥哥都在牢里,家产查抄,竟是无处落脚。只能来此处,被收留一二。
元春问宝钗的打算,宝钗道:“还有堂弟堂妹,堂妹许了梅翰林家,堂弟宽厚,我已送信回去,想必堂弟必能来接我回家去。他们在金陵……也有家有业。
那里是祖地,又有祖业,此次并未牵连。叔父才过世,我守孝一年。看家中兄弟如何安排。身为女子,随分从时,听安排便是了。”
元春:“……”都说了,你堂弟宽厚,那自是会给你安排个妥善的去处。世交中总能寻到合适的,殷实的商户之家托庇终身,未尝不可。
宝钗问说:“你呢?”
“去盛城!”元春笑了笑,“许是……”先去看看。
“谁?”
廖嬷嬷也是惊诧:“贾家大姑娘。”
“就她自己?”
“还有个丫头!都是随着行商来的盛城,而今在那行商家借住。”
桐桐沉吟了片刻:“请!”
贾元春被请来了:“殿下!”
桐桐指了指座椅:“坐!”
元春没坐,只站着:“听林妹妹说,北境对女子约束甚少。”
是!你该是看见了,满大街一半都是女子。
“殿下,我转了两日,想在这省城开一家女子茶水铺子。”元春说着,便递了一张帖子来,“不敢请公主贵脚踏贱地,便是嬷嬷和公主身边的姐姐们有空去坐坐,亦是感激不尽。”
桐桐接了帖子,这帖子写的极为雅正。
她点点头:“我知道了。”没说要去,也没说不叫去。
转脸却告诉了四爷,该招女差役了!有女牢头便能有女差役,毕竟女子在外走动的多,有这个需要!
像是元春这样的,官面上可以跟女差役打交道,求助,省了许多麻烦。
北境就是这个样子,父母官可以调整治理之法。
至于自己,就不去那铺子了。身边的人……爱去就去,不爱去就不去!
后来听说,这铺子做的很好,因着外出的女子多,她那铺子能洗浴,能上茅房,还带客栈,专接待女客。要饭食有饭食,要茶水有茶水。
还专门养着梳头娘子,若是有那正事出门应酬的,早早来铺子里梳洗装扮。
极快的便在这盛城立住了脚跟。
又一年,元春将铺子交给抱琴打理,嫁给了夷族一部落首领之子。那人是来找四爷办事的,无意中见了元春一次,惊为天人,要求娶了回去。
朝廷对异族宽和,也不讲什么是否为罪臣之女,一心要娶,元春便也嫁了。
彼时,贾家终于被落定,发配了来。
元春急切的找去,但谁又乐意去夷族?
贾母和王夫人彻底失望了,这一路不算辛苦,有姑奶奶关照。这路上一心还想着,到了就好了。听姑奶奶说,元春先来了,这丫头有成算,必能有法子的。
可谁知道,竟是嫁给了夷族。
许是太过于失望,许是没了指望,贾母病了,三天不吃不喝,人没了。
老太太这一死,家就散了。还是发配,还是不能走远,但也不必守在一起了。一南一北,相隔极远。若不想见,一辈子都见不上。
贾琏有他舅父关照,服劳役却做了小管事,管着一摊子人修修城墙水渠,累却并不如何辛苦。王熙凤放了平儿的身契,平儿还是跟来了,她倒是能置些产业,补贴家用。
王熙凤何等心气,如今反被照应,自己与自己置气,倒是三不五时病一场。只觉得要不是还有个巧姐儿,她死了反倒是不碍眼了。
贾珠果然带着儿子去做了军中杂役,去熬药,洗纱布,而后学学手艺。他是不缺银子的,只是银子不能露面而已,托林家收着,不时的捎带来用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