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章 归途漫漫(5)二更(第2/2页)
拿着这个钱,张舒从兜里取了一张五十的,递给桐桐:“把伞拿上,去巷子口买几袋盐,今晚上的盐都不够了。”
床底下还有一箱子盐,怎么就不够了?
这是要打发了自己,他们自己说私房话吧。
桐桐接了钱,拿了伞,出去了。
张舒把钱塞到裤兜了,这才继续忙着去了。良久才说:“……买车去找……能不能缓上一两个月。”
“怎么了?”
“桐桐要开学。”张舒说着,便又放下刀,去桐桐的枕头底下取报纸,上面是关于助学贷款的。
报道上说,助学贷款计划在今年年底开始施行。
也就是说,而今还没有助学贷款。
张舒问:“这几年,咱也借了不少了。便是张口,人家也借,可能借来多少,你心里有数?”
林耀军帮着收拾出摊的车子,也把上面的油污给刷洗刷洗,没言语。
“要是凑不够学费,耽搁桐桐上学怎么办?”
林耀军:“……”
“上大学不比在咱们跟前。生活费三五十,一周一给,不够的她奶奶多少能贴补些。住在她叔家,她叔她婶也贴补了,咱心里知道。”孩子上学的笔、本子,一批发就那么些,再少也是钱呀。
林耀军’嗯‘了一声,表示在听着。
“这以后……生活费给不足,耽搁学业怎么办?再要是万一……女孩子走歪了路怎么办?”张舒说着,声音都颤了起来,“为了那个,耽搁了这个……”也不成呀!
林耀军的鼻子一酸,手心手背都是肉,分什么薄厚,不都疼吗?
他蹲下挠头:“不走!先紧着桐桐……”
雨骤然而下,水滴顺着散往下淌。风刮着,伞都吹的反了过去。桐桐倒着走,还是被淋湿了半身。
这般疾风骤雨,出摊也没生意吧。
张舒看着泡好的米线:今天不吃,明天就坏了。
鉴于此,准备好的肉沫,这会子也不想炒辣酱了。
桐桐瞧了一眼,自己上手去炒了:“这么大的雨,都懒的出去吃了。咱要个本钱就算了,比自家做饭划算。”
辣酱炒的特别的香,房东出来:“今儿这个味儿不一样。”
桐桐舀了一勺子:“万阿姨,拿碗来……”
“这咋好意思?”
“不吃就都糟蹋了。”桐桐说着,自己去房东的厨房拿了碗,给盛了多半碗:“您等一下,我妈这还煮着米线呢。”
万阿姨瞧了一眼,还有这么些呢?
她把伞一拿,在巷子里挨家挨户的喊:“……米线,没吃饭的……这里有米线。”租户那么多,卖点是点。
桐桐在门口嚷:“一块一碗,给送到门上。”
马上就有楼上的拉开窗户:“三碗!麻辣的!”
“要饼子不要,我去跟大家捎带的买饼子。”
“馒头就行!”
行!你就馒头。
桐桐喊着林耀军:“您穿着女衣帮着买馒头,跑个腿……我上下楼跑……我腿脚利索。”
真就是一个人拎着米线,在巷子里跑着送。
对门的一个婶子问说:“你家的米线辣酱好吃。”
“好辣酱呀!有。”桐桐就说,“两块钱一勺,要的话我给你捎带上来。那东西主要是油和肉,有点贵。”
但辣酱嘛,还能当饭吃。夹着馒头就是一顿饭,省事。
“那再上来给我捎带两块钱的。”
成!桐桐估摸了一下,一勺能挣五毛钱。一碗米线是挣不了五毛的,三四毛是极限了。
每次送,她都刻意的问人家:“辣酱怎么样?味儿淡不淡?”
“刚好!你家的辣酱好吃。”
“是吧!两块一勺,想吃了就来。”
“那捎带一勺吧!”
“要的多,晚上九点以后给您送来成不?”
成啊!又不是这顿饭吃。
所以,张舒就听自家闺女说:“钱我都收了……”桐桐把钱递过去,“一百二六块。”按照成本计算,能赚四分之一,“也就是三十一块五。”
张舒接了钱,“只要辣酱?”
“只要辣酱!”桐桐说着,声音就小了:“我一会子去里面调味……”叫人觉得神秘就行了,“得叫我爸再去超市买一次肉,要肥多瘦少的……”
成!马上去。
送完都十点半都多了,但没有比以往少赚。
其实可以在城中村租个临街的小铺子,店面可以很小,暂时就专门卖这个辣酱就行了,人也不是很累。卖不了放在冰柜里冻着,也坏不了。回头一热,并不影响口感。或是真空一抽,没一点问题。
这种的……唯一的缺陷就是,不适合在火车站卖。
张舒沉吟了起来,她不想离开火车站:“……果果……那时候都六岁了,他不是两三岁的孩子,不记得啥了。六岁……他知道家是哪里的,也知道在火车站……他长大了,要是找回来……一定会在火车站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