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归途漫漫(8)二更(第2/2页)

大家吃这个的饼子,抓那个的鸡腿,再添点辣酱,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桐桐一边收拾床铺,一边听着她们说话。出去一块吃了顿饭,这就算是正式安顿下来了。

回来的路上,慢慢的在校园里的路上走着,看着来来往往年轻的脸庞。人家青春洋溢,这个原身现在却很难有这样的姿态。

一个人的心情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身体会反应在整个人的状态上。长期的压抑,叫这个孩子看上去没有精气神。只有身体调整好了,那种洋溢才能真的撒出来。

其实,洋溢出来的是青春,更是没心没肺才能活出的健康。

舍友们凑过去看沿途招新的社团,美术社,音乐社,她都只听听,没什么兴趣。

直到校园广播电台,招聘校园记者、编导、广播员,她才一副有了兴趣的样子:“学姐,我报名。”

“有兴趣是吧!来来来!填表。”

填表之后还有面试,面试之后才能确定是否能进社团。而且,报名表上,这个社团的学生多来自新闻学院。其他院系的极少!

桐桐报上去,洗漱完坐在床上对着小镜子对原主的脸。原身的脸是极瘦的,不管是从内还是从外,都是需要细细的调理。外形得作用咱得承认,长的漂亮形体美气质佳,就是加分项。

于是,第二天早起没跟宿舍的舍友们一起玩:“我得出门一趟……”

“你家有亲戚在京城呀?”这宿舍里没有一个是京城本地人。

桐桐含混的应了一声,“一个认识的人,在理工大,找我有点事。”

然后她自己跑了,不合群就不合群吧,小孩子们还不知道将来要干啥,且玩着呢。

桐桐骑着车子,去抓药。四爷那边有工具,她得在那边做些药丸子。除了给自己的,还有给四爷的。

她一出去就是早出晚归,替四爷买零碎,跟他去理工大学里找铺面。

不用去很远,学校有大食堂,也有美事一条街。是原来的老建筑,开些小店,这里面的房租便宜!

而两人呢,还就看中了一个,特别小,是个三层旧楼的楼梯间,一直也没租出去。一个月只要一百五。

里面高度不够,但是放机器问题不大。外面能容两个人转身。反正有个守店的人就可以。楼梯间外面有一些是在廊下的,有个七八平的地方,下雨不淋,放着桌椅板凳,有个等候区就成了。

这店铺一边是蜂蜜小蛋糕,一边是烘培饼干的,转过弯,就是各种炒菜馆子,面馆。位置很好。

把这些谈妥了,这也就正式开学了。

军训前一天下午,接到通知,社团面试。面试就面试,跑了一天了,又去人文楼去面试。

结果面试了八个人,桐桐在内,却只是这一级的候补播音员,因为容貌长相上不占优势。长的不出色,其他地方又特别的出色。

声音是干净,播音专业来讲,很好。但就是有点明显的中气不足!说话中气不足,这很重要!包括脸部的肌肉如果不锻炼,是做不了专业的播音员的。

指导老师还专门招手叫了:“叫……林雨桐是吧?”

“对!”

“你得练呀!你的条件很好,但是自身是缺乏练习的。”

“好的!我知道!”这是身体条件决定的,人家没瞎说。

她就去做候补!

而大一部为什么今晚上要面试呢,就是有人提出,军训就该有’战地‘广播。这是第一年试行,看看行不行!

这八个人里,得有编辑,得有播音。而这个活动必须是在早间、午间,晚间,直到熄灯前半个小时。

高强度的训练,这些孩子坚持下来就不容易了。还得早间提前半个小时,午间在午饭与午休之间抢时间,晚上从晚饭的时间,到晚饭结束前十分钟。

谁受的了?

要是试着不行,这个提议只能就此作罢!但这是机会呀!有些学校的社团可能是无用的,但有些学校的社团,它是绝对有用的。

不是单纯的拓展人脉,丰富校园生活。有时候,机会就是在不经意中来到的。

桐桐一个人一张桌子,一个板凳,一个简易的喇叭,一个本子一根笔,就可以做’战地‘广播。借着社团的录音机和磁带,放些红色歌曲!歌曲那三四分钟,尽快的写一份振奋人心的稿子。

辅导老师叫刘平,他是新闻学院学生处的副主任,也是广播电视系专业的副教授。

他就站在后面,默默的拧开一瓶水给放在桌子角落,看着一笔速记写稿子,然后马上播报。

记者嘛,可以很漂亮,也可以只是五官端正。而过硬的专业能力,以及肯吃苦有韧劲的性格,才是干这一行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