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归途漫漫 (38)一更(第2/3页)

“可我该找谁打听呢? 谁是当事人, 谁就是知情者。乔家是当事人, 刘树的买家那一对老夫妻, 也是当事人, 我这才上门的。事实上, 有些事在当地绝对不是秘密。

随后,我就想查这个李三妹, 她是找到司机的关键。李三妹嫁到洼子乡, 我就得去洼子乡。于是, 就去了。”

老钟不停的拍着额头: 这是很凶险的! 既然知道是窝案, 周围的人对有些事心知肚明, 且都心照不宣。那么, 你一旦打听李三妹, 就可能叫人家警觉。

你要知道, 这种警觉闹不好你就失踪了! 人家有的是办法叫你瞬间迷过去。

这种凶险……听听都后怕。

桐桐‘嗯’了一声,“当时就长了心眼, 我看着地势比较高,却偏叫洼子乡, 就多问了一句。我一听‘娃子乡’, 就改口说是寻亲的……”

老钟跟同事对视一眼, 继续往下听。从去找神婆, 借口是什么, 看见了塑料袋, 顺着去找地址,“我也不知道塑料袋上的地址是不是神婆去的地方,客车运营不完全规范, 有时候在其他高速路口也有绕过去半路载客的情况, 又有加油站、服务站等地方……”

桐桐说着, 就往出拿更多的照片:“我一路上就随机拍……”

照片一拿出来, 省城专案组的人就说:“你找的角度不错。”

“特意调到最前面,视野宽,高速两边都看得见。”桐桐抽出一张精神病院的广告,“上面有地址,向阳北路……精神疾病需要安定、麻醉, 而人贩子也需要……打广告的是私营, 私营……有时候就代表着不正规……”

老钟看了看:“你就去了精神病院? ”

桐桐拿出一张疑似李三妹的照片:“……李三妹的照片几乎没有, 而画像上的李三妹跟这个并不像。那是五十岁上下的李三妹, 况且, 画像是根据李三妹的亲人的叙述画出来的, 是叫邻里确认相似才确认的……”

可这些人的嘴里是否存在隐瞒呢? 时候存在故意误导呢?

便是不相似, 乡邻也会说, 画像嘛, 我们以为就只能画那么像。

老钟拿起照片端详, 再拿出档案袋, 取出李三妹的画像, 确实很难说这是同一个人。

桐桐指着李三妹:“身高、身形、口音, 甚至于面相, 都是符合的。只是对于具体的五官, 跟画像上差异不小。李秀并非李三妹亲生, 所以, 想通过亲缘确定这个人是李三妹是很难的。”

老钟:“……”是啊! 你套出了很要紧的话, 那就是李三妹不是李秀的亲生母亲。要不然, 便是逮住

了这个老婆子, 也会因为DNA, 排除这个人就是李三妹的可能性。

桐桐就又说:“但是, 刘树的买家, 那个老太太说了一件事, 李三妹的继子曾对李秀动手动脚,李三妹从不管。这件事是老太太撞见的, 她行动不方便, 除非有事, 否则不回娘家。我追问过了, 那次是因为李三妹骨折了, 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 出院后亲戚去了家里看望……”

老钟那些同事都坐回去了, 记录的小伙子笔下匆匆: 瞧瞧! 验证方向她都打听出来了。

是的! 李三妹当年在县医院做的手术的话, 那么她的病例档案应该还在医院, 没有过病例保存期! X光片一对比就知道这是不是一个人。

说起那个司机, 桐桐就说:“那是一栋小学的教学楼, 上下两层, 按照窗户计算, 这个医院最多可容纳100到120个病人。”

那应该是多少个教室, 每个教室隔了几个房间, 她说的清清楚楚, 甚至要了笔和纸, 画起来了草图。

“可从雇工的多少算, 里面便是有病人, 也绝对不会超过十个。而且, 这个方位……”桐桐点了点办公楼一楼的一个房间:“这里是厨房, 窗户开着, 里面大锅大灶, 但最多能给三十个人做饭, 再多的便不能了。里面的碗筷餐具,证明在里面吃饭的人在十五到二十个人之间……”

何鹏:“……”我怕不是个瞎子, 我就不知道那里是厨房。

老钟拿着草图, 还挺专业的。他伸手拿了那张留着车辙印的照片, 图片上的姑娘蹲在牵牛花边上, 边上是清晰的印记。

他把照片上的姑娘裁下来,只把车辙印保存了, 然后警告桐桐:“这是最后一次! 下不为例。到了这里就可以了, 你不许再私下追查了。你要再胡来, 我就告诉你爸你妈。”

专案组的人一再问:“这件事告诉过谁? 详细的每一个细节, 你们好好想一想, 有没有露马脚的地方。”

何鹏摇头:“没有!”他又把详细的过程说了, 真的从头到尾没说关于案子的事! 就是报警之后,我们都迅速转移了阵地,没叫这边的人知道照片是哪里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