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归途漫漫(61)一更(第2/3页)

但是一层口罩都会叫觉得憋闷,两层就很难受了。这可是四层的口罩,那种感觉……桐桐都觉得憋的慌。

可于飞都四十九岁了!

桐桐问说:“于哥,还成吗?”

“成!走吧。”

桐桐主动接了设备:“我拿着吧!”

于飞不自觉的伸手去抠口罩挂绳,那玩意挂在耳朵上难受,四层,他的脸又胖,挂的紧,勒的慌。难受了当然就想要调整调整,顺便透口气。

可这太危险了。

“不能动!”负责对接的医院工作人员叫人取了胶带:“必须要克服本能,不能再动了。”

然后整个粘合紧:“只是有些憋闷,习惯了就好了。”

可憋闷,觉得呼吸不畅,人整个就刺挠,暴躁。

出了电梯,对着重症隔离的大门,她说于飞:“要不……您看看能不能调设备来,我年轻,觉得还行……这进去之后,还需要一层防护……我带着微型设备进去,你留在这里处理其他应急的问题,成吗?”

桐桐指着那一扇玻璃窗:“您看里面……地方逼仄,到处是医疗设备,咱们扛的这个,不灵活……”

于飞点头,“我试着问问。”

一问,台里就专门送来一台设备。

王桥和刘民富隔着电话一再询问:“如果进去的条件不允许,那就需要量力而行……”

“明白!”桐桐试了设备,“可以的!”

“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切以你的安全为前提。”

“好的!”桐桐有条不紊的收拾好,于飞伸出手来:“小心!”

桐桐跟他握了一下:“及时沟通。”

“好!及时沟通。”

桐桐通过一层一层的消毒,这才进入了重症室……

这是桐桐第一次作为记者出境,全套防护,根本就看不见脸,只能隔着防护镜看见一双平静的眼睛。

穿戴成那个样子,原本的身形都遮盖住了,便是熟悉的人都不可能通过身形认出她来。

只有声音从电视里传出来,认识的人才会觉得熟悉。

早上打开电视,电视台开辟了‘疫情专题新闻’,循环播出,滚动播出,全是第一线消息。

因为不去上班,家里的早饭就晚了一点。

四爷从楼上下来,就听到电视是打开着的,韩英正给觅觅打电话。觅觅被封控在宿舍了,出也出不来,听说校区附近出现了疑似病例,韩英和金运达在家里怎么可能不紧张。

他才要问,就听见电视里传来桐桐的声音:“……大家好,我是实习记者林雨桐,我现在A医院重症隔离区内,在我身后便是隔离病房,大家通过镜头可以看见……”

韩英回过头来,看见一个穿着防护服的女记者站在一扇门前,门上一个方方正正的玻璃窗,通过这个玻璃窗看见里面是病房,病床上躺着的病人,围着病人的是医疗设备。

紧跟着,病房的门被推开了,

女记者缓缓的步入其中,然后介绍病房里的情况。她采访了病人,病人戴着口罩,看起来情况还不算太严重。

“对着镜头,您想跟孩子说点什么吗?”

“等爸爸回家……等爸爸康复了,爸爸就回家……带你去游乐园……”

“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康复的!”

电视里传来的采访声不疾不徐,带着安定人心的力量。

她采访里重症里的医护,对医生,她会问:“会有中医介入治疗吗?我们现在的方案是什么?从病程的发展上,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然后会在跟医生的对话里,主动用通俗的话语解释医生说出的专业术语,然后再问人家:“可以这样理解吗?”

这是便于大家听懂理解这些信息的。

除了专业性很好的报道之外,她会找一些比较动人的点。比如夫妻在不同的医院,但都在第一线。比如刚生完孩子不久的护士。

《直击重症室》这个单元拍摄下来,全员是不露脸的。从记者,到医护,到病人。而每天,只这一个单元,就长达十分钟之久。

电视怎么播的,桐桐并不知道。她靠在角落了,刚才去帮忙了。有个大夫感染了,出现了症状。一旦开始,就会陆陆续续的出现这种情况。

到点了,她给家里打电话:“没事,平安!”

她说着平安,可此刻家里电视上的画面是:“……卢大夫出现了症状,不幸被感染。在这重症室里,我们的医护人员也许陆续会被感染。但是,他们依旧选择坚守一线,无一人因任何原因选择离开……实习记者林雨桐为您报道……”

第二天,又有两个护士被感染了。

新闻画面里,桐桐对着镜头:“防护设备紧缺,五层防护需得及时替换销毁……在医护人员陆续被感染的情况下,马上就有医生护士主动请缨,补充了进来,没有耽搁病人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