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 归途漫漫(75)三更(第2/2页)

有些东西,这是纪律,咱别违纪吧。

她只说:“我会看着办的!没事,你放心,我觉得还行。”

都到了这一步了,你不行也得说行。四爷交代她:“别过线!身边还有同事呢,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真出事了,在别人的地盘上,你能走脱,同事呢?以后来来去去必须从那里经过的同事呢?”

你也不过是要一个经历,一是站稳脚跟,获得话语权;二是给你以后的每一步动作所用的能力,找一个合理的出处罢了。

有些时候可以冒险,有些时候真不用,咱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桐桐:“……”我知道!别管什么势力,跟对方保持良好的关系,能保证事情更顺利,都该合作。

但是他说了,她就一副接受了建议的样子,也听从了他的安排,找了他委托的人,从对方的手里拿了许多三套护具,连同很多日用品和食物药品,食物都是方便面火腿肠之类的,可算是帮了大忙了。

老马和姜山也就没客气,三人三套护具,搭乘了‘出租车’,踏上了死亡公路。

桐桐坐在车上,看着外面。马路上,不时的有坦克和军车路过,也有民用的车里,大巴,中巴,还有像是自家乘坐的这样的小汽车。

有那小汽车被烧成了框架,就那么黑漆漆的在公路上停驻着。

再往前,有一辆中巴车的框架,据说,被袭击时车上有二十余平民,全部死亡。

远处的棕榈树和椰枣树从眼前闪烁而过,路两边都是铁丝网,虽然只是网子,但是感觉跟大自然隔得好远好远,连那羊群都好似在另一个世界里。

半路上下起了雨,不得不关上商户,景物被隔离在雨幕之后,只在偶尔能看清因战火烧的只剩下黑漆漆的树干,他们在雨中挺立着。

司机说:“过来这段日子,就是旱季。”

旱季长达六个月,一滴雨都不见。

行走了两天,在半路上,突然轰隆一声,紧跟着车子剧烈的颠簸了起来,车子因为这震颤朝边上冲了过去。

桐桐一把拉住司机的胳膊,这会子她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他们三个人会轮流坐副驾驶,不为别的,只为陪司机说话,怕他困了。

她拉着方向跑:“油门——油门——”

炮弹离得很远,但后面的车像是疯了一样往前跑。

司机一脚油门,在混乱的交通中前行。

姜山和老马一人一台相机,快速的捕捉着画面。后面浓烟滚滚,不知道被击中的是什么。

司机喊着:“回来……不要探出去……”

桐桐看着后面的车,也喊两人:“你们回来,我从天窗上钻出去……”她脱了外套,里面是紧身衣,又纤瘦,车的顶棚窗打开,她真的能钻出去。

她卡在这里不能动,抓拍着远处的**朝公路上发射的画面……因为袭击燃烧起来的车辆,因着这个变故而逃命,慌不择路,发生车祸的乱撞……这种情况下,车根本就无法停下来,哪怕减速等来的也是数车连环碰撞的惨祸。

雨后的冷风吹的她整个人都麻木了,直到边境的难民营附近,车才算减速,缓缓的停了下来。

她钻回车里,将相机递回去。

老马看着这姑娘:“还好吗?”

桐桐笑不出来,燃烧的车里都是人,而下了车,她一样笑不出来。

两国边境这么大规模的难民营,这边的路很不安全,可还是有大量的难民涌入。

而这一天,桐桐出现在了新闻里。

他们三个人,分成了三个方向去采访。

老马负责去边境驻军那里采访边境温泉的问题,姜山去采访难民管控的问题,而桐桐进入了难民营,去采访难民。

林家的人天天守着新闻,到底好不好,在新闻里看到的最直观。

难民营是简陋的帐篷,画面里能看见对采访者好奇的男人,也能看到揽着孩子的女人,更能看到满地跑的赤脚孩子。

他们衣衫不整洁,面容憔悴,每天能领到一定数额的食物。

桐桐蹲在一个小男孩的身边:“你跟谁逃一起逃出来的?”

小男孩腼腆的对着镜头笑:“跟我妈妈……”

“你妈妈呢?”

“死了。”

“那你之后怎么办呢?”

“不知道!”

镜头一转,镜头里的是个哺乳期的妈妈,她抱着不足半岁的孩子,不停地抹眼泪:“……我没有母乳了……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饿死……”

电视上的记者没有做一句评论,只拍摄最真实的画面,只与难民做最近距离的接触,看他们的饭,看他们的饮用水,看这里的老人、妇女、孩子都是怎么生活的。

这记者蓬头垢面,风把头发吹的散乱,她的语调微沉,言语却清晰:“记者林雨桐在伊lk边境难民营为您带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