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世俗烟火 (33)

桐桐拿着围裙系在腰上,都打算做饭了, 想了想还是把围裙解了, 跟小意说:“我去张腊梅张主任家,一会子就回来!”

小意接了围裙:“熬粥烙饼子, 我做。”

行! 你做就你做。

小意问说:“去干啥呀?”

“金花才十四,还在发育期! 那脚还没有放……那天我恍惚看见谁家一个才七八岁大的一个女孩子,脚还是缠着的。我得去找张主任说说这个事……”这不单是金花的事, 只怕各个大队还都有这样的姑娘, 放足没有被放彻底,有人盯着就放了,没人盯着就又缠上了。

没成年之前, 彻底放开, 还能长一长, 不好看归不好看,但脚大一点,支撑力就大一点, 这是影响人一辈子的大事。

于是, 她前后就花了半个小时, 专门去找了张腊梅。

张腊梅随身带着工作日记本,把这件事给记下了, 回头每个生产队都要过一遍,每个生产队的妇女队长要挨家挨户的去做这个工作。

晚上该开会就得开会,妇女同志没特殊情况都得参加,谁没来,回头上门亲自去传达会议内容。

“你说的这个事很重要! 还是要从思想上改变。”这都做了几年工作了,还是有偷摸给孩子缠着的,不叫放足的。

桐桐就说, “再有就是婚姻年龄, 十四岁, 太小了。”这方面该干涉的就是要干涉。

“说的对!”这个问题更普遍。

两人又聊了几句, 人家也要吃饭, 桐桐把话说完就告辞了:“也该做饭了。”

张腊梅往出送, 目送对方离开。

等人走了, 她就去汇报工作, 说想召开全公社各个生产大队的妇女代表会议。这是临时增加的, 书记就问原因。

张腊梅把前因后果说了:“……难为她没有因为那些恩恩怨怨, 忽略了这个孩子。也没有因为心存芥蒂就视若无睹!”

“嗯! 是个难得的心正的人。”

是啊!

“得重视, 尤其得从思想上深挖。”

桐桐一边往回走, 一边心说, 这个挣脱束缚的机会是均等的, 大队上的干部隔三差五的给你们做思想工作, 抓住机会就能改变命运。如果说罗宝琴这样的人改变不了, 可金家是有机会的。

放开脚, 不要在家里纺线织布, 去跟那些半大不小的姑娘一样, 陪着那些怀着娃娃的媳妇一块,下地干一点轻松的活计, 处一处, 听一听人家的想法, 看一看人家的日子都是怎么过的, 孩子的模仿能力, 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 放在那个环境里有个四五年, 你再看看。

到那时候找个厚道的人家, 肯干踏实的小伙子, 日子能过。

若不然……又是另一个罗宝琴!

正走着, 听到后面的脚步声紧, 朝后一看, 果然是四爷。

她站住脚朝他笑, 而今这环境, 想拉个手手, 挽个胳膊都是不成的。两人只能并排慢慢的朝家走。

路上碰上熟人随口打句招呼。

他现在把镇上那些小铺子公私合营了以后, 又给合并为一个服务部。

洗澡、刮脸剃头,每个公社能申请一个照相机, 另外有胶卷, 能提供照相的服务。甚至于裁缝、农具修理等等, 都能在合并在一块。

然后将这一片用矮墙围起来, 像是个大市场一样, 立个牌子, 这就起来了。自从弄好之后, 是公社另一个繁华又热闹的地段。

一路小声说着话, 到家得时候饭都好了。

炕上放了许多的书, 是省城寄来的。

金寿递了过去, “妈, 还有你一封信! 我去取的时候刚到, 顺便叫我捎带回来了。”

信?

桐桐接了过来, 信封上是电影制片厂地址。

她亮给四爷看了, 四爷:“……”这怕不是把名声闹大之后, 发酵到现在, 被电影制片厂给注意到了?

桐桐把信打开, 看了一遍, 还就是那么个意思。制片厂的编剧认为这是个非常典型的事例,想把这个故事改编成剧本,拍摄成电影。因为都是有原型的, 也希望听听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可行, 她希望能来见一面, 深谈一次。

桐桐就笑: 看! 王翠枝, 全国都将知道你。

电影这个载体在而今太受欢迎了, 只要有新电影, 那必然是万人空巷。

她饭也不吃了, 亲自给对方回信, 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并且表示非常欢迎对方的到来。

人家属于出公差, 来了有公社接待。

桐桐就见到了一位女编剧, 叫沈惜。

沈惜看着眼前的林桐, 便笑了:“跟我想象的一样! 你的演讲稿我看了, 我从文字里读出了铿锵的力量, 所以, 林桐就该是这个样子的。”说着,就慎重的介绍, “你好, 我叫沈惜, 很高兴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