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9章 世俗烟火(38)三更

桐桐站在这地方,莫名的涌起一种熟悉的感觉。

才想要去捕捉,脚步声响起,四爷回来了。

她把灯点亮,看着还在冒着热气的炕和灶台,今儿还是没法做饭!只能说这么烘干着,还是得吃大灶。

四爷进来看了看,是那么一会子事呢。他一边验工,一边从兜里往出掏。

左边一个苹果,右边一个梨,裤兜里还塞着鲜枣子。

桐桐一一的接过来,看了又看:“你偷的?”

四爷:“”怎么就偷的?跟人家聊的多了,还混不来一个果子?“人头熟了,跟人家说了一声,摘的。”真的?

“嗯!人家问,是家里的婆娘害喜了?还是小孙孙嘴馋了?”

桐桐:“。”她往嘴里塞,吃去了,“你没告诉人家,是你家婆娘嘴馋了。”

四爷就笑,“回头找些苗子,沿着农场里面的路,两侧都种上果木。”大家种大家收,叫大家都能吃上,就不显得你爱吃了。

桐桐跟着点头,这苹果小归小,其实还挺甜的。这都熟透了,这果核能不能种出苗木呢?想了想盐碱地,算了,别费那个劲儿了。

抬手都想扔了,想了想不对呀!

苹果树能做成盆栽,那就是说,我若是放在深筐里种植,这玩意是可以养在院子里的。那我为啥不编筐,从河对岸取土,在自家院子里先种上菜呢?

这是可以种的,一直可以种。政策再变,农场的性质不变。事实上,怕地下水涌上来,传统的治理盐碱滩的办法就是抬高田地,虽然会来回反复,但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这种方式,试的不就是土层得多厚植物能生长吗?

那我用浅筐子种菜,用深筐子种植其他,‘实验’嘛!还不让人试了?

所以,她把果核留下,打算明儿去河边找个地方先埋上,明年要是出苗了,我就移栽。然后看谁家的苹果,我取些枝条,嫁接上,三年之后,就能吃上苹果了。

四爷就看见桐桐把苹果核吃的那叫一个干净,还舍不得扔了,用草皮包好,放到墙角:“想种?”“种到筐子里。”

四爷:“……”我给你找赖生苗子去得了,还自己从果核种?爱折腾就折腾吧。他转移了话题,“这还不是地窝子。”

是的!地窝子几乎全在地下,只有顶子是另外的,覆盖在上面就行,保暖性能要比这个好!但那得在干旱的地方,挖下去至少两米深不能见水气。这地方就不行了,到了一米二的位置,其实就有些潮了。

因此,这属于半地穴,一半的建筑都在地上。到了冬天,这地方的保暖性就不好。

一半这建筑吧,都是墙体越是厚越是能隔寒保暖,夏天太阳晒不透,也最是阴凉。

可这地方不是呀,上面一米五六都是木棍木板搭建起来的,最多糊了一层泥,跟搭建鸡窝的样子差不多,只能说不淋雨能避风,连盖猪圈都不如。

这玩意想御寒,想啥呀?

四爷:“…”并不能号召先盖房子,因內春耕不等人,今秋成立,明春就得在这土地上播种,今冬的改造任务繁重,这是想都别想的事。只能说,怎么把咱这房子改的扛冻一些。

不行的话,从哪里找些土坯。农村多是土坯房。土坯就是没烧制的土砖,干透的。又宽又厚,里面砌墙两层,这也就差不多了!房顶上盖厚些的草顶子,倒也行!

毕竟,闹不好得在这环境里住一年。

前一天还在想这件事,结果第二天金福就带着金顺和金利,连同金贵来了,更有叶贵阳,叶进宝,连同一个村上的刘家李家人,一人一辆架子车,又是柴又是干土坯的,都给拉来了。

四爷忙着招呼,金福才说跟桐桐说,昨儿碰见叶贵阳带着叶进宝来县城准备来上班的穿戴,听说之后,今儿就来了,还这么多人。

桐桐:“…”明白!各自都是为了孩子的前程的,懂这个意思了。

本就是有渊源,扯不开的人情关系。推上来的这三个孩子跟金福金禄关系还不错,那就帮着照看照看,别叫孩子走了折子就行。

人多好办事呀,真就是朝上砌墙砌起来了,连顶子上的大梁都换了,换成小腿粗细的木料了,虽然都是曲里拐弯的,不算是好料子,但确实扛压了,上面顶着厚些,这玩意能扛得起来。

忙忙活活三天的时间,才算是把这小窝给拾掇出来了。

缓坡下去,木板门,里面订着草席子,下面用橡胶封着,不钻风。

里面高度这次大,得有三米二。

外间有一铺炕,不大,睡四五个人是能挤下的。另一边就是炉灶。

里间就是一铺小炕,下面摆放着架子,柜子之类的都在架子上放着。

窗户留的特别小,主要是怕人钻进来。从里面看,窗户特别高,几乎到房檐下了。可站在外面,外墙也才一米多,窗户可不就很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