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章 世俗烟火(40)二更(第2/3页)
金福把门口打扫干净,把晒着的红薯干都给收回去。然后回屋,见牡丹还在哭,也没言语,把门带上,自己出去了。
他去找了供销社认识的人,有那种带着豁口的碗碟罐子,真的是残次品,就在库房后头放着呢。他花了点钱,挑了一些不妨碍用的,塞给对方点钱。这人不要:“就这点 东西。”“你拿着!你不收我可不敢要。”行!拿着就拿着。
从供销社出来,又有公私合营的点心铺子还开着门,他进去买了两斤点心,叫人分开包,一包一斤。
这才拎着回家,把买来的碗碟罐子给放在筐子里,然后把点心包拆开一个,自己拿了一个,咬了一口,看还躺在炕上没起身的牡丹,“……嗯……咋坏了?”牡丹睁开眼,“啥还坏了?”
金福把咬了一口的点心塞给牡丹:“一股子发霉的味儿,白糟践钱了。”牡丹咬了一口,甜的,没啥别的味儿,又香又苏。她含混道:“没坏!”“没吃出来?啥舌头呀?你 再尝尝……一口那么一点能尝出啥来?”牡丹准备大口咬,金福一推她的手,剩下的全到嘴里了。
一个点心才多大?剩下的也就是一大口:还是甜的!没啥怪味。
金福把拆开的那一包剩下的都给放到炕桌上,“你吃不出来好坏那就都吃了,别糟践。”然后把另一包一拿,就往出走。
“干啥去?”
“坏了!我把这个退了去。”要出门了,说牡丹,“别剩,招老鼠!”他指了指筐子,“吃饱了别躺着了,把这些洗干净,煮一煮……上面都有点豁口,别划了手,回头耽 搁上班。”牡丹闷闷的应着,一边吃着一边去看那些东西。
连着吃了三块了,她反应过来了,这点心就没坏。这样的天,点心咋能搁坏了。
这么想着,眼泪扑簌簌的往下落,却又吭哧一声笑了出来,然后过去把点心包好放在桌上。自己去洗碗碟,然后煮着,捞出来擦干净了,她才用碗把点心扣住:不怕老鼠 的。
她听着外面的脚步声,以为金福拿着点心去看公婆了,一会子就回来了,可其实并没有。金福拿着点心去了领导家,一边往领导家走,一边在心里思量着家里的事。
自家爸妈与人绝交,并不会跟人翻脸。这就说书上说的,君子绝交,不出恶言!就像是与祖父母,与二叔姑姑他们,没有剧烈的冲突。他们是怎么做的?从村上到公社,从 公社到县里。
距离拉开之后,对方就会消失在生活里和视野里。是好是歹,跟自家的关系就小多了。县里要建水库,是全县吃水的水源地,自来水公司和水利部门当然会参与其中。如果修建水库,选址之后,西山大队就有可能被移民。
而且,在好几个移民大队的选项中,这次西山大队出事了,还是宗族的原因,那么,考虑到这种情况,一定会选择拆散西山大队,把宗族全给拆了,东一家西一家,这个问 题自然就解决了。可移民的地方有很多,可能会分散在县里的各个公社里重新安排。金福选了个地方——河滩一公社。河滩一共三个公社,都是解放后移民过来的,各个省的都有,口音也 五花八门。那里是大河决口的泛滥区,报纸上说,要复兴这样的地方,要把这些地方改造成良田。所以,从土地少的地方移了一部分百姓过来。
那里的地是真宽,一个大队,人均土地面积在七八亩,而且,土地肥沃。有些适合建造牧场,有些适合农耕。
人不愿意离开故土,但并不意味着迁过去就是坏事。
金福想把人支远,但因着是牡丹的家人,他去找人,希望把老丈人那一户,分到一公社去。去了就给分小院一套,土坯房三间。只要勤快,这几个大队可以说是人均口粮 最多的几个大队。是去办事的,所以,金福回来的就很迟了。
牡丹一直坐在炕上编草盖子,金福一回来她急忙问:“今儿的事你告诉爸妈了?”“没有!”“那你……干啥去了?”金福坐在边上,跟牡丹好好说这里面的事:“……因为照顾移民,还会分一些移民口粮。遇到大灾,先救济移民!土地广,人口少…你后面这些弟弟妹妹也都大了,十 八、十六、十五……当个大人用了,挣下来的口粮,不至于活不下去。”就是远,离县城特别远,走一天都未必走得到。
牡丹只‘哦’了一声,就把点心推过去,”吃吧!”晚上都没吃饭。
金福拿了点心,看她:“离得近了,你爸还得闹!别人你挑拨他就闹,一闹就打你,我又不总在家……”牡丹给他倒水:“那你明儿再买一包点心,给爸妈送农场去。”说着,声音就小了,“我爸闹到家里的事,别叫咱爸咱妈知道……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