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章 世俗烟火(66)一更

这咋还是个急性子呢?

四爷看桐桐:“奶粉的生产对现在而言是个极其困难的事。”咱们连电都没有。

“我知道!”桐桐说他:“都是最原始的办法, 咱们再如何也没有那么大的产能。最开始原始的办法就可以,辐射周边几个县就不错了。”

是的!叫人家为了一个小奶粉生产,专门给你铺电线, 现在是做不到的。

没有电,但我们就是得生产奶粉,怎么办?

其实, 最原始的奶粉生产方式就用平底锅, 不过是厂里用的会更大一些。一个锅至少不放两桶奶?

把奶放到锅里蒸馏,把水分蒸发掉, 就是烤,烤成不粘锅就行了。这就成了一坨一坨的固体硬块。把这些硬块用碾子碾碎, 然后过滤, 成了粉末的样子,这就是奶粉。

理论上是很简单,就像是红薯洗淀粉, 沉淀之后, 得到的还不是固定的硬块淀粉, 反复的沉淀, 最后也是碾碎,然后过滤, 这才能成为粉末状的淀粉。

这个后面的工艺家家都会做,但问题是:“你这个锅, 得有什么锅?糊底不行, 锅的材质, 至少得选给铁锅镀一层锌吧?”

嗯!

“还有包装!”四爷就说, “再粗糙, 也得有容器。透明塑料袋, 这得上面给指标。”上哪弄塑料袋去?多紧俏的东西呀。罐头瓶更别想了,装罐是需要一整条生产线的。

总不能生产出来,还放木桶或是铁皮桶里一放,直接投放到供销社,谁来都端着碗,或是拿个小布袋子?奶粉也怕潮!

小包装的家庭装,开了袋就是有需要,几天就吃完了。

这要是散装的放在供销社,就那个环境,要是大桶的半月卖不完,会怎么样?潮湿凝固成块,窜味,各种细菌滋生。

光是这个锅,就得需要时间。灶具厂生产铁锅,但没有锌的指标,且未必有镀锌的工艺,他们生产不了。还得找有锌的企业,看看走什么途径能批到锌,再请人家的师傅,去灶具厂联合给咱把锅生产出来。

要不然,你先弄回来那么些奶,我得有那么些锅呀?

“可你要先不弄回来,回头那边牧场就敢跟咱学,也生产这个奶粉。”他们啥规模,咱们啥规模?太原始一学就会,对吧。

四爷看她:“……”你这个脑瓜子!

他朝上指了指,“指挥棒在上面,上面一明晰生产任务,下面就只能配合。”这又不是搞企业竞争,干嘛针尖对麦芒?朝上用力就行了,“天冷了,瞎跑什么?”肯定是想骑马去河滩,“呆着!陪着你的羊羔子玩去吧,剩下的事不用你操心。”

桐桐:“……”还不用我操心?还是我操心吧!咱这第一批奶粉,还是我来吧!你去找人谈,没有成品不行吧。

也别平底锅了,咱家不是有这个做酿皮子的铁皮盘子吗?用这个试一试能不能做成奶粉。

酿皮子类似于面皮,面皮需要洗面,把面里的面筋洗出来,剩下的糊糊倒进铁皮的圆盘里,放在开水锅里,熟了倒出来就可以了。

酿皮是少了洗的过程,不洗面,给面粉加水调成糊糊就可以了。

圆盘就是洋铁皮做的,平时挂在厨房,而今这饭能做出几个花样?细粮也不是天天能吃的东西,像是荞麦酿皮倒是自己常做的,换花样吃饭呗。

桐桐往出走:“我买半桶奶去。”

四爷:“……”这玩意得另外搭个灶,还得防着灶膛下的灰进锅,这又是谁的活呢?咱就非得今儿弄吗?

真成!

任命的起来找土坯子砖块,然后给弄个简易的灶来。

等桐桐带着金喜回来,这都弄的差不多了。

金喜拎着半桶奶:“三个孩子也喝不了这么多?”放的久了就坏了!哪怕九月份了,但这天还是存不住的。

桐桐叫他把奶放下:“去抽着麦秆,豆杆来……”不能用大火,这可真是个细致火,比在鏊子里摊煎饼还考验技术,真就是小火一点一点的来。

还有这个搅拌,拿啥搅拌呢?筷子不行,铲子是铁的,铁铲子碰铁皮,那声音可真的是美妙呢。

四爷又在边上,心说:你就说你离了我行吗?

他转身把后院靠着的一截竹子扛来了,当地不产竹子,这是部队那边用的竹梯子损坏之后,他叫叶进宝扛回来的一节,本来是想着用工夫了,把竹子劈开,给孩子做个秋千。这种软,编个围挡,坐着能安全些。

现在嘛,削竹铲子。

看看!回头还得订购大号的竹铲子,这玩意还得定期更换。

金喜蹲在边上,把才摘的西红柿在衣服上蹭了蹭,就开始往嘴里塞:“这是干啥呀?”到现在都没看明白。

“等着慢慢看。”

然后他就看见自家妈跟熬羊奶一样,熬啊熬啊,麦秆都是几根几根的往里塞,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