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4章 隋唐风云(70)三更(第2/3页)
四爷烹茶,递给地方:“再回关内,感觉如何?”
“物是人非!竟是习惯了关外。”
“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何来六国?昔年六国皆修筑长城,可秦之后,六国何有边界?故而,所谓关内关外,何须分的如此明白?”
周法尚端了茶杯,抿了一口:交浅不可言深,这个话题我回去可跟主公聊,但跟你却……说不着呀!
他此次来是有原因的:“主公交代说,大宁公主是您安置的!此次婚事,主公无法亲自来迎……”
四爷:“……”迎什么?迎亲呀!没法亲自来就没法亲自来,说什么迎?!而今是越发不会说话了。
“婚事示意,交给大宁公主操办!臣下代为协理!”
意思是没有长辈,但是长姐可代为操持,方不失礼!顺势也接回大宁公主。
四爷带着周法尚长城,去接大宁公主。
南山里住着这么一位,长安城中无人知。山中一女观,极为清净。
一清瘦道姑看着李三郎,此人是认识的,这些年多亏他照拂。但是这个周法尚,之前听过,乃是来护儿属下。
“公主,主公遣臣来,有事相托。”
大宁将人请入正殿,四爷便没有进去,只在女观附近走一走,给他们单独说话的机会。
周法尚坐下下首,把这些年的情况告诉大宁公主,“……而今主公雄踞西北,扼守关外。突厥不敢来犯,诸部族拥戴,乃世所尽知英豪。大利城皇宫正在修缮,华朝立国只待吉日。而今,我主联姻李唐,欲与李唐三皇子雍王结为夫妻。婚姻大事,尽数托付公主。”
大宁听懂了,却一时之间连不起来:“容我……缓缓!容我缓缓。”
周法尚又道:“驸马发配蜀郡,主公已遣人去寻,回大利城,必能夫妻团圆。驸马长兄高盛达,发配柳城,怕是如今已在大利城了。”
柳城在西北,靠近西域的边陲之地。
当年高家全族皆因保全太子杨勇而受牵连,而今主公正在尽数招回。
大宁公主看着外面枝头盛开的花:“未曾想到,还能有今日。”
周法尚带了许多礼物,尽皆主公准备。大宁公主装扮了起来,大妆起来的公主仿若回到了当年。
这一日,长安长街,出现了公主的车架,这才知道,林公嫁高熲家的姐姐还活着,且这些年一直就在南山隐居。
这般身份,又为操持婚事,怎能不重视。
宫中设宴,款待大宁公主。
这座宫殿是隋文帝时期的皇宫,迁都洛阳那是隋炀帝之后的事了。而大宁公主又年长,她就长在这座宫廷里。
而今,宫城就在眼前,她久久的凝望:物是人非!物是人非。
杨吉儿跟着太子妃出来迎接,也是辨认的意思。大宁公主作为高家妇,杨吉儿是见过的。而今再见,竟是恍若隔世。
李建成数次打量三郎:世人皆知这位公主死于火灾,可而今人就在当面。许多旧臣家中女眷尽皆认识这位公主。
谁能将人藏的这么严实,丝毫未曾走漏消息。
唯有三郎!
三郎与林公私下交情比想象中的深的多!
所以,三郎这一去,心向大唐吗?他心中存疑了。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跟父皇说的:“父皇,三郎这一去,会如何?林公将来若是诞下子嗣,三郎的心又向着哪里?”
人从来只有为子孙后代考量的,从来没有因为父亲兄长而牺牲自己子孙的利益。故而,此一去,三郎便不再是李唐的三郎。
所以,父亲,你当真想好了吗?真要放三郎去西北么?
二郎与三郎自来亲厚,二郎若生二心,三郎在西北策应,儿子这太子……还坐的稳吗?
李渊叹气:“那是日后之事了!而今,除此法,还有他法么?”
李建成:“……”
长安某一别院内,数位家主皆在其中。
“李二郎心有猛虎,最难辖制。李三郎若往西北,必为李二郎策应。太子若是倾覆,再调转头支持李二郎,李二郎可会信你我?”
“那当如何?”
“必不能使他们二者互为臂助。”
“那当如何?婚事已定,不可更改。”
“联姻之事,可!若选三郎,不可。”
“可已然订了三郎。”
“世上若无三郎,林公难道不与李唐联姻!那杨青鸟悍勇无比,杀是杀不了的。可李三郎,孱弱之辈,取此人性命还不是易如反掌?”
入秋启程,四爷拜别父母,踏上了西北的征途。
告别的叮嘱说过许多了,该走终是要走的。
成万人的队伍绵延数十里,离开了长安城。
行路十数天,四爷每日都在马车里,很少露面。他的马车是自己督造的,内里半寸厚的铜片,一般武器根本就射不穿。便是马车上的窗也是细密的铜网,能透风,除非用暴雨梨花针之类的武器,否则,箭簇会被卡主,根本射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