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7章 岁月长河(138)一更

这一年的八月中, 金举人的厂子已经正式投产了。

他嘴上说的很铿锵,好像要大干一场。但这个年纪了,他特别谨慎。绝对不过多的投入,就是这两年老三、老四给的孝敬钱, 攒下来有个三千块。

钱就这么些, 能赚就赚,赚不了赔完也不心疼。至于厂子, 地址压根就没有找。因为金家那个正装修的宅子占地五亩多, 哪里就挤不出个小作坊的位置了。

工具是四爷给了图纸,金大官帮着做的, 本来就不复杂的工艺还不怕被人偷了去。

桐桐给联系了生产各种毛线的厂子, 金举人不要好的毛线, 低端市场嘛,就是那种断的毛线也是可以的。看起来会有一些线头,但是没关系, 材料足够便宜。

赵美贤退休了,也没啥事干,找来的女工都是她这个岁数的人。计件算工资,她干这个。

王竹兰卖了几十年菜了, 是个不怕卖东西的人。先一天生产的量本就不大, 人家三轮车一蹬,往菜市场门口一停,先看看能不能卖出去吧。

桐桐说, 按照孩子的尺码, 大小件把尺码算好。九月份孩子开学, 家里大人舍不得穿, 但是会给孩子买一件新的。

再有年轻姑娘、小伙子的样式, 其实跟高中孩子这种大孩子穿的区分不大,差不多的尺码就可以。现在过分胖的人很少,大家的身形都差不多,精瘦的人占九成。

这个月份天有早晚了,但还不到穿毛衣的时节。

桐桐从学校给弄了两个用过的半身木雕模特,把衣服套上,这就有个差不多的样子了。样子很简单,只有圆领和鸡心领两种,就是一般的平针,一点花里胡哨的针法和图案都没有。

百货商店的毛衣基本也没有可挑的,一件成年人的毛衣十七块五,当然了,羊毛衫不是这个价钱。

就是一般的纤维毛线织出来的毛衣,就是这个价钱。

金举人算了再算,大孩子的毛衣要价十块零五,再小一码的八块,再小一点,小学高年级能穿的也就是六块五,再小的孩子一件五块。

十七块五的价钱对很多家庭来说,感觉快二十块钱呢,家里有学徒工的,一月也才拿这点工资,不是非必要都不买。

可要是十块左右,这个就觉得能接受了。谁不想叫孩子穿的体面一点?几块钱一件的毛衣,买大一点,孩子能穿几年,大的穿了小的还能穿。

衣服拉过去,桐桐放假还没收假呢,就过去帮忙,至少收钱看摊子,对吧。

其他妯娌都在上班,下班回来还得接孩子做饭,刘千山没开学,跟老三在特区。只有桐桐闲着呢。

她把六六给老太太扔下,陪婆婆出来摆摊。

王竹兰说:“您收钱就行!”别的不用管,年轻人面皮薄,不好意思。

谁知道她只管收钱就好,人家特别会卖。

这次的毛线枣红色占了大头,毛衣基本就是这个颜色。桐桐就说给孩子买衣服的人:“……学校一般有活动,都是要红毛衣!”深一点浅一点倒是不严格。

夏天就是白衬衫白短袖,春秋就是红毛衣黑裤子白球鞋。没有就得到处去借,借了大人的还不合适,毛衣得往裤腰里塞。

桐桐拿了一件递过去:“这个能大一点,袖子挽起来,下面往里面一折,收口紧,不掉!孩子能穿三年。你家这小伙子长的体面,有活动都是门面担当,要站前面的。”

本来还觉得家里是个男孩子,初中了,逆反,不愿意要红的。只问说有没有蓝色的。

结果这个小媳妇一说,还真就是……学校活动得用呀!

这大姐就拿了一件,还问一块来的:“你不给你家老大买一件,八块……”挺便宜的。

人家还来讲价:“两件十五卖不卖?”

桐桐抓了一把提前买的皮筋,扎头发的,“大姐,上哪还有这个价钱的东西?我们也是代售,定价权不在我们这里手里。这皮筋你拿着,真没权利随便降价。”

于是,八块卖了两件,一分钱都没少。

那皮筋就是普通的皮筋,不过是用废弃的毛线缠了缠,看起来五颜六色而已。

一单开张,一会子人多起来就把这个摊子围住了。

一天只有一百三十八件的量,全卖完了。其实大人的毛衣和孩子的毛衣赚的几乎是一样的。

一件按照一块五的利润定价的,不到一个小时卖完了。

婆媳俩先回家,王竹兰数着钱,“……这是赚了……”

“207.”六六一边给她的洋娃娃穿衣服,一边报了个数。

王竹兰愣了一下,在边上算了算:还真就是207。

嘿!我们六六这是啥脑瓜子。

奶奶吧唧亲了孩子一口,六六抿嘴笑,指着老太太给做的小裙裙,“太奶奶,给娃娃穿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