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7章 岁月长河(148)三更(第2/3页)

训练很苦,如果看不到将来,不知道工作的价值跟意义,真的很难坚持!到了现在,就是看热爱程度!热爱舞蹈,渴望舞台,还在做垂死挣扎。不爱舞蹈,不爱舞台,调离就是最有利于个人的选择。

昨天晚上李援军都在问了,说要不要考虑等子弟学校建成之后,去中学做舞蹈老师。以她的专业能力,去中学做舞蹈老师绰绰有余的。

可舞蹈老师跟专业舞团怎么能一样?

现在的团长叫何凤飞,年四十五。

她知道林桐,早年没调来之前也看过林桐的演出,可以说是久闻大名。

“欢迎!欢迎回来。”

“您好!”桐桐把实习报告递过去:“还请您安排实习工作。”

“坐!先坐。”对方接过去看了,对于林桐的评价,校方给的是极高的!说她开创了什么画风学派,在国内是首屈一指,作品送到法国、英国、美国展览!

又说在校期间做过什么,除了学生干部这些虚衔之外,像是举办过什么样的活动,这个活动是谁牵头的规格有多高,请来了多少人等等,都有详细的介绍。

再加上她做商业性尝试,所谓的实习,她其实一直在实习实践,再艺术商业化的道路上是有探索和成功经验的。

比如,除了我们学校的师生都跟着赚钱之外,还给我们学校挣来了一栋教学楼,找人来投资了两栋楼,一栋图书馆,一栋艺术展馆。

总金额超过八百万元。

这履历可以说是闪闪发光,发的全是金光。

何凤飞:“……”团里的人可不是这么说林桐的!感觉这都不是不像,而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两个人。

看门的大爷都说,林桐是个有些直,有些轴,但是很能吃苦,很有毅力的人。

可大学给的评价……这可不是直和轴,能吃苦有毅力的人就能办到的。

她对这个人不熟悉,但是她的名声还是可用的!只要打出她的招牌,应该还是能卖出一些票的。

于是,她热情的很,起身跟桐桐并排坐到沙发上:“林老师……”

“您客气,叫我小林就行。”

“这不行!您是咱们团里的这个……”说着,就竖起大拇指,“您一回来,我就知道,拉车的主力回来了。”

拉车?就是千里马,拖着个车也跑不快的。

于凤飞就说:“这样……回头我跟几位副团长碰个头,咱们一起讨论一下,接下来对你的工作安排。”

行吧!我也听听,这将来打算怎么办。

结果人家首先想的就是:你是角儿,你这个招牌好用,咱先用上。

桐桐:“……”我这招牌再好用,“咱这团里,还能凑出一整场演出吗?”我独舞呀!那一个个的别说基本功了,连体型都不管理了。

“这个调整调整就过来了。”只要说排练,最多半个月,问题不大。

桐桐看何凤飞说:“我觉得,其实主要问题不是咱们演出质量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传播途径变了。以前想看,就去剧院!现在,去剧院的人少了,大家更喜欢看电视了。一个大院有一台电视就挤满了人!

要论起舞台演出,咱们不是顶尖的!国门打开,好些国外团体商业表演!与之相比,咱没有竞争力;就是同级别的,也各有特色!咱们并没有比别人突出多少!”

“林老师不要妄自菲薄……”

“就算是我跳,我能跳几场?还能跳几年?不能把一个团的将来寄托到一个人身上。”这总没错吧。

一直没说话的一位副团,叫张大旗,他说:“南边一场模特演出,少则一万,多则数万!我觉得咱们……”

“注意言辞!还记得你是干嘛的吗?”何凤飞黑了脸,“要是为了赚钱,要是迎合低俗表演出去走穴,那就滚蛋!团里不留这样的人!我们的工作是为谁服务?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都还记得吗?”

会议室安安静静的,没人说话。

桐桐:“……”她轻咳了一声,“集思广益!我是这么想的,既然有了新的渠道,那我们就该朝新的渠道靠拢!以前我们跟剧院合作,那现在我们也可以跟电视台谈!”

不管是从电视台申请经费,还是摄制出来想办法卖出去,这不都是来钱的方式吗?

试试嘛!不试怎么知道一定不行。

她就看于凤飞:“您让我去试试,试试看这个方式行不行!就像是电视上还引进了国外的电视剧、纪录片一样!我们能引进别人的节目,怎么就知道我们摄制的节目内容一定不能出口呢?”

几个人面面相觑:闻所未闻!这怎么操作?

于凤飞看了一直黑着脸的张大旗一眼,这才说:“那就请林老师先试试!我们也该抓团里的管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