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9章 岁月长河(160)一更
有些事保财告诉了钱巧, 钱巧告诉了别人,这个别人可以是很多人!桐桐没觉得钱巧会干这件事,大房没人这么去想。
但是有些人脑子里是没有那根弦的,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话不能尽说。跟什么人什么交情, 话说到啥份上, 完全不知道。
她甚至说出去的时候都不是带着恶意的!她是带着宣扬大房的名声,甚至于显摆我们家的条件好, 我们家的关系很好这种心理。
仇香莲就说:“钱巧没举报!我听咱家西边邻居说, 钱巧跟人说,咱爸给二叔二婶开的工资, 能雇十个人回来。这一家条件好了, 大家的条件都好!至少老人养老上, 他们是不用管的。说起来家里有两层老人,可其实老人压根就不用他们奉养。”
王桂珍也听过类似的话,比如说保财的衣服都是自家婆婆给置办的, 过年过节的,大伯都给发红包,光是红包比两口子的工资都高。
保财没说家里的坏话,可能就是想告诉钱巧, 对金家的人都要好一些, 肯定是不吃亏的。家里人走的亲近,处的时间长了,心自然就软了, 咋还能有家不能回呢?
钱巧信这个话, 把这些个能说的, 不能说的, 都说给其他人听。
然后:“……”谁知道人家肚子里藏着什么?
以前, 家里的事大多是不避讳二房的,家里人坐在一起,说生意上的事,啥赚钱,啥不赚钱,手续不好办,找谁去办……诸如此类的话题。
说了就说了呗,在家里说话,怕个甚?
可现在呢?还这么不避讳,有时候真就是一句半句的,二叔二婶的无意识的说出去了,保财往耳朵里一听,回去给钱巧一说,钱巧没那么灵性,这不是教能教会的。
谁知道啥时候会坏大事!
不叫保财进门,但不是说真的碰上了都不搭理。
所以,老太太说,有些要紧的事不要当着他们的面说了,他们兜不住。
话是这么说的,事得这么办!老太太起身,去柜子里找,取出一个牛皮纸袋子,然后推到老四面前:“你看看!”
四爷拿过来打开,里面是一张支票,数额极大,但这是瑞士银行的。要办也能办,只是手续有些麻烦:“您要动这个钱?”
这肯定是金正儒给的。
“不是给我的……”是给大丁的!这也是当时自己跟金正儒提的,安置好二房。
金正儒给了这么一笔钱,利息就不是小数目。
老太太说:“而今这世道,我也不懂。这个东西你爷爷知道,但啥时候给二房,一直没想好。钱搁到手里,我怕谁犯糊涂,还是守不住。你们看看,怎么安排能叫你二叔二婶吃上省心饭。”
四爷:“……”买地盖楼,这是最划算的!一二三四层做商铺,更高处做写字楼,月月收租金,租金跟着市场走,这还收不了么?
但问题是现在就算是特区,商业用地也不到买卖的程度。
不过,好像再过几个月,特区试点,对部分土地的使用征收费用。直到五六年后,才把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分开,也就是说,准许买卖土地的使用权。
现在拿这笔钱给二房,别的不说,就是费尽周折把这玩意想兑换回现金都费劲。
这钱想在京城变成土地,少说也得十年以后才能操作。而到时候的物价就不是现在的物价了,存在银行不动是真的不划算。
四爷推给老三:“产业不要往一起关联,先投在那边,买成工程用车……”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再把车租出去……”收租金。
这是看得见的资产,也是看的见收益的。
回头等到机会合适了,再回来在附近买土地,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老三接了:“那等到车买好了,再告诉爷爷和二叔?”
嗯!就这么办。
办好都是这一年的八月十五了。
金大丁是个想的开的人,这件事说了就说了,他依旧在这边宅子住,跟大房一起生活!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
八月十五了,他提前三四天都开始准备做月饼的食材。
烤箱这个东西,金正儒叫人专门给他送回来,然后再带家里烤好的月饼去。
六六周末就嚷着:“太爷,我要吃葡萄干馅儿的。”
老爷子好脾气:“行!给你试试。”然后问桐桐:“有杏脯,要不要试试?”
桐桐:“……”这种的味道应该不会很好!她摸了几个煮好的莲子:“都行!莲子的……也该好吃。”
“那就都给你做上。”老爷子又递了红枣过去,问说:“今年你千山回来不?”
“回!我三哥之前打电话了,说是要回来。”
“那得多做点。”给林家那边准备点咸鸭蛋的,桐桐的奶奶爱吃!还得准备几个咸肉的,桐桐要给她姑姑、姑父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