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4章 岁月长河(195)三更

这个冬天不能在家里住, 得搬家了。搬到给六六放玩具的宅子里住。宅子三进,还带了一个小花园小菜园,早就装修好了,现在才住进来。

四爷是躲出来的, 上门求情的人太多了。

连金家都不能去住了, 当时胡同里几乎每家都有被招工进来的人,他们跟金家认识的时间长了, 找到家里……那这是见还是不见?

谁都不知道自己搬到哪里了, 对外的说辞都是林家老人年纪大了,男丁当兵不在家, 林樱又总出差, 他们几个女儿换着住回林家, 是为了照顾老人的。

可林家住的那个大院,并不是随便就能进去的。

这就杜绝了上门说情的事。

李援军一调走,又重新任命的领导下来了。四爷就撒手了, 这件事一旦开始,就得推动。新官上任,你不推动谁推动?

新上任的这位:“……”你可真给了我一个好差事!

但你要说推辞吧,肯定不行。这个位置原来是李援军的, 李援军就负责人事!一把手把控大方向, 同时还主管技术。

二把手负责人事,这是本职工作。做好了,是本分;做不好……那就得换人了。

这个人事改革是上面下的决定,必须得完成这一步。

那具体的执行好像只能自己来。而自己跟谁都不认识, 按照要求去执行就好了。

不服?蹦跶?闹事?

唯一的办法就是:开除!

既然不能领会上面的精神, 也不配合这一大盘棋,那你就直接走人。

都不是真正的核心技术人员, 谁是不可被替代的?

他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大发雷霆,“你们就是被惯坏的!你们工作,那公司亏待你们了吗?你们的工资待遇是最好的!

要房子给了房子,有几个单位能做到?!奖金从来不马虎,赏罚分明。医疗、教育……给你们配备的也是最好的。现在,有几个单位医疗报销能跟上?有几个专门为了孩子的教育,高薪聘请好老师。咱们得子弟中学升学率位列前茅。

这些还不够?还要安排子女!之前开会说过了,企业不吃财政饭。公司赚钱了,你们的医疗才能随时给报销。要是公司不赚钱,给你们的承诺就都是虚的。可怎么保证公司赚钱?那就是一定得吸纳高科技人才。你们的子女要都是这样的人才,咱们得大门都是敞开的……”

然后,他拿出强势的姿态来:“领导们都在,金总也在。我提议,凡是不安心工作的,一律开除!并且,取消所有的福利。”

姚子光跟其他领导一起,迅速的举起手:老金推动这事,给中高层提前打过招呼。

李援军一走,换了个手段硬的来,用的就是此人的这一点。

他跟谁都不牵扯,先帮咱把这件事给办了再说。

这人不知道这一点吗?也知道。他做好了,干满一届时候,就直接高升走了。老金递了一个梯子,自己顺势踏上去,就这么点事。

现在的处置就是:谁不愿意,立马走人!收回房子,也不享受这边的任何待遇;谁在工作中因为这件事消极抵抗,谁走人,一点不留情面。

四爷又写了个条子,递给姚子光。

姚子光看了一眼,这才接了新同事的话,继续说:“当然了,孩子事关一个家庭的未来!考虑到这一点,咱们公司每年技工招聘的时候,不看学历,不看技工证,要看实操。凡是实操过关的,一盖留用。”

所以,真没学上,就抓紧叫学技术去。你们一半人都有些技能在身上,却都舍不得孩子干技工。

接班了能干什么?技能是硬指标,零件好不好的,做不了假。

只要下苦工,真练出本事了,随时来。熟练技工还是要的。

“咱们厂还能帮着开工作证明。如果在这里工作过,辞职不干了,咱们给开证明。”咱们得含金量在这里放着呢,做技术的,咱们得证明比技工证好用。

下面嗡嗡声不绝于耳,却没有人敢站起来抗议了。

那就这样了,散会!

厂里没人敢闹了,但报纸上却有一些声音,对四爷开始质疑。说是讨论改革的方向,但言辞里难免有不认同,说什么没有体现制度的优越性云云。

支持这种说法的人很多,因为四爷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六六在学校,班里的有些孩子就不太爱跟她一起玩了。孩子又不会藏话,他们说:“金知意学习好,聪明。她爷爷就是开厂子的;她家大伯开食品厂,面包、方便面,市场上都能买到;他二伯家开酒楼、酒店,可挣钱了;她三伯家在特区,听说有好几栋大楼,还有好几个厂子。她小姑家是大医院的股东,吃可多分红。

她大姨是哪个银行的副行长,她二姨夫是局长,她小姨夫是司局级啥官……她小舅还是军官。别说她学的好不用接班,就算是要接班,不能接她爸的班,还有她妈的班能接!她妈拍戏,她长的好,说不定就成了大明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