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互相掩护。(第3/7页)

莫振邦拦住他,冷声道:“方小姐,警署的拘留室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我们大把时间陪你慢慢聊。”

……

审讯室外,其他警员们仍在追查和李子瑶有关的线索。

李子瑶是倪芳润和李学仁的亲生女儿。

十七岁那年,父母双亡,她被迫辍学混迹于兰桂坊,照理说,她父母家曾经住在浅水湾,就算双方都是家道中落,也不至于让孙辈沦落到这样的境地。

警方抽丝剥茧,照着这样的线索,证实李子瑶口中这个久远故事的真实性,逐渐拼凑出完整的真相。

“倪芳润家里的航运公司在她出国不久后破产。生意受重创,再加上操心女儿的事,重重打击,倪母早已离世,根本没有见过外孙女。”

“李子瑶只见过外公,当时他已经患有老年痴呆,住在安老院。由大伯一家和李子瑶的父母轮流照顾。倪芳润和李学仁死后,李子瑶当然不至于身无分文,大伯一家假意帮她管钱,结果卷走所有钱跑路。甚至,连外公都被悄悄转到其他安老院去。”

“我们找到十年前那间安老院,听说当时,李子瑶求护士姐姐告诉她外公搬到了哪里,有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小姑娘哭得眼睛都肿了,护士看着都不忍心,带着她去吃饭……那一年,她才十七岁,拿什么本事和他们争财产?”

祝晴听这番话时,脑海中显现的,并不是现在的李子瑶。

而是当年的欣欣姐姐,她缩在福利院的角落,每当有陌生人经过,总是要拿出最好的表现。因为,她多想有人给她一个家。

“至于李子瑶的爷爷奶奶那边——早在二十八年前,李家全家人办了移民,一大家子在外定居,一直没有回来。”

“我猜测李学仁没有跟他父母提过欣欣的事。毕竟那个年代的长辈,思想大多迂腐保守,如果提起被丢到福利院十四年的女儿,就不得不提及方颂声这个人,还有当年李学仁与倪芳润分手的真相。要知道,以倪芳润的性格,当年甚至不敢报警,多年后又怎么愿意让真相大白?还不如一家三口过他们自己的小日子。”

“更何况,就算和这些素未谋面的亲戚相认,又能怎么样?先别说李子瑶根本联系不上他们,就算保持往来,难保别人不会嫌弃她的投靠,像大伯一家那样对待她。”

祝晴在笔记簿上做标注。

所以,早在十七岁那年,父母离世后,欣欣姐姐就彻底失去家人。

再回到方雅韵那一边——

当警员们看过她的笔录后,更多的不是愤怒,而是不解。

“方雅韵为什么一直袒护方颂声?难道她看不出来方颂声有问题吗?”

“也许不是袒护方颂声,而是为了她自己……”

“我们假设,方雅韵的母亲并不是因为她而自杀,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方颂声一直给方雅韵灌输这个观念,让小朋友承受痛苦自责的折磨。等到发现真相,方雅韵怎么可能不恨他?这样她就拥有了杀人动机。”

一个小孩,从八岁开始,就背负上“害死母亲”的心理负担,这对她来说太残忍了。

“方颂声说得好像很疼女儿,但是他真的保护过她吗?还是说,他只是把方雅韵当成自己的完美作品而已。”

“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培养出钢琴家女儿……够能满足他的虚荣心了。”

会议桌上,还散落着方雅韵这些年以来接受的采访报道。

她从来没有提过早逝的母亲,真是因为和父亲的感情更深吗?

也许,方雅韵只是不敢触碰与周令仪有关的回忆。

“产后激素会整整影响周令仪八年吗?当然,我们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太小了。”

“大家都说,她当年和方颂声的感情非常好,而方颂声在妻子去世后,没有再婚,甚至没有和其他女□□往过,直到李子瑶出现。”

“如果不是因为产后激素影响,那么周令仪是为什么自杀的?”

“知道周令仪和方颂声是怎么认识的吗?”

“年代太久远了,还在查。”

“也许——”莫振邦沉吟道,“周令仪和倪芳润有着相同的遭遇。”

“二十八年前,方颂声想娶倪芳润,被她的父母怒骂是痴心妄想。”

“有没有可能,周令仪也受到了同样的伤害,但不敢告诉父母。因此怀孕后,她就当作正常拍拖,决定和方颂声结婚。”

“听方雅韵说,她的外祖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估计就算女儿刚结婚时,他们还活着,也没有怀疑过女婿都对她做了些什么。”

“婚后八年,周令仪一直在欺骗自己。”

曾咏珊怔了一下:“欺骗自己过得很幸福。”

但是太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