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千古一问】

这一刻姜晦终于切身体会到当世名将的凌厉和凶狠。

设身处地一想,姜晦觉得陆沉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

如果直接否认,陆沉便能掌握谈话的主动,接下来无论许佐提出任何要求,他都可以毫无顾忌地推脱,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也无需背负一道道无形中的束缚和枷锁。

因为许佐不是普通人,他是能够代表宫里和朝廷的中书右相,他的表态足以让陆沉拥有对抗世间非议的底气。

简而言之,许佐否认那些传言等于认证陆沉是一位真正的忠臣。

既然是忠臣,当然可以拒绝乱命。

反之,若许佐承认他也怀疑陆沉有不臣之心,那么陆沉不反也得反。

在姜晦紧张的等待中,陆沉坦然道:“如果没有太后和朝廷在后方始终如一的支持,我和边军将士很难取得如今的胜果。”

这一幕看得姜晦懵懵懂懂,好像之前几乎摆在明面上的争锋没有发生过,那令他几乎窒息的氛围只是幻象,他的座师和对面年轻的郡王相谈甚欢,宁太后的要求也相继得到落实,这一切进行得无比顺利。

许佐凝望着陆沉的双眼,真心实意地说道:“郡王是明理之人。”

这句话妙就妙在没有回避陆沉的问题,只是巧妙地转换了视角,把问题的核心从陆沉是否对朝廷忠诚,变成朝廷如何对待陆沉。

他没想到自己的座师居然会做到这一步。

两人相视而笑。

“郡王见谅。”

“许相,姜修撰。”

陆沉笑了笑,从容地岔开话题:“许相此番亲自北上,想必太后有不少叮嘱,还请明言。”

姜晦微微一怔。

陆沉脸上泛起一抹浅淡的笑意,道:“原则上我不反对,但是临江侯陈澜钰另有重任。许相不知,前段时间我已上奏太后,于青州境内、渭州和灵州交界处各设一座大营,分别由陈澜钰和范文定坐镇,这等要职交给别人我不放心。不过这既然是太后的旨意,我总不能直言拒绝,不如这样,让张旭代替陈澜钰,与我等共掌河洛防务,许相意下如何?”

要知道在先帝驾崩之前,陆沉的权势和名望虽然无法和现在相比,但是在江北已经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欠缺的只是各级官府的实际支持,确切来说只要江南朝廷掐住后勤,陆沉麾下的十余万边军就会寸步难行。

三人随即起身向外走去。

短暂的沉寂之后,许佐面无惧色地迎着陆沉的注视,坦然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原因很简单,连许佐这样顾全大局的宰相都这样想,朝中其他重臣难道还会相信陆沉?

陆沉点了点头,感慨道:“所以当初听闻先帝乱命,许相愿与我同进退,后来又说服淮州宋刺史,允许陆家商号插手各项民生,只为保证在先帝和朝廷继续胡来的前提下,边军将士能够不受掣肘,这就是你遵循的君臣大义。”

许佐没有反驳,点头道:“我会禀明太后,再和沈侯商议此事。”

他将话说到这个份上,许佐自然不好拒绝,原本准备谈得更深入一些的打算也只好作罢。

将要出门之时,陆沉忽然转头看着许佐,问道:“许相,都说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可如果这头老虎失去了牙齿和爪子,人会给它一条活路吗?”

透过那层层迷雾,他终于看见隐藏在其中的杀意。

宁太后不是李宗本,她对陆沉的信任举世皆知,她也尽到了一位掌权者的职责。

稍作权衡之后,许佐赞同道:“郡王之议甚为妥当。”

许佐不着痕迹地看了姜晦一眼,随即对陆沉说道:“当日所为,虽是形势所迫,我心中并无悔意,即便重来一次,我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只不过,我也想问郡王一句,当今太后可有行差踏错之处?”

想到这儿,许佐便点头道:“郡王相请,自然却之不恭。”

这个时候他才想起,面前这位战无不胜的年轻郡王莫说科举,甚至压根没读过几本圣贤书,传闻当年高宗皇帝不止一次说过他不学有术。

那时许佐身为定州刺史,有他出面说服淮州刺史宋琬,允许陆家商号直接和官府配合,将触角深入民生行当,等于是补上了陆沉最大的短板。

景军虽然退回到泾河以北,但是他们在骑兵上的优势没有完全消失,依然有可能越境袭扰,边军大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状元出身的年轻官员并未注意到,他的座师眼底深处那抹忧虑。

此刻他无暇顾及自己的心情,而是十分担心自己的恩师,不知他能否从容化解陆沉的单刀直入。

这位右相先前已经明确表态,他会以黎民苍生的大局为重,因此在君上昏聩的时候,他不会无条件地愚忠,哪怕因此会背负骂名。许佐无法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