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吃饭(第2/3页)

莫维文随口应了一句:“希望如此,咱们国家要是能抓住机遇务实发展,如果能像墨西哥和巴西那样……”

“呸呸呸,伯伯您可别瞎说,我们国家可不能像墨西哥那样,遇到风浪就不堪一击。”岳宁放下筷子,连连摇头,“南美国家的问题在于,借外债搞基建,可挣的钱却连利息窟窿都填不上。墨西哥现在的外债都快赶上GDP了,这十年经历两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猛涨的时候,他们日子当然好过,可一旦原油价格下跌,他们拿什么还债?而且这个时候美国还大幅度加息,外汇立马就会断档,到时候连进口粮食的钱都没有了。”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语气过于急切,便放软声调说道:“伯伯,他们靠卖资源、举外债堆起来的增长,就像在沙滩上盖楼,浪一打就塌。”

庄宝如夹菜的动作顿了顿,她在南洋时见过不少殖民地经济的弊端,问道:“所以你说咱们得抓制造业?”

岳宁重重地点头:“对!就像日本战后靠纺织、家电起家,把人变成‘技术工人’,这可比单纯卖矿卖农产品强百倍。咱们现在搞特区,吸引外资学习技术,只要把产业链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就算外头刮风下雨,咱屋里有粮,心里也不慌。”

正在洗碗的朱教授,放下碗筷,急忙跑过来,问道:“小姑娘,你的意思是‘进口替代战略’行不通?”

岳宁摇头解释道:“朱老师,拉美搞的就是‘进口替代’,可他们只盯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全荒废了,连火柴、肥皂都得进口。拉美的债务危机已经近在眼前了。咱们可不能走这条路,应该先发展乡镇企业,把轻工业搞起来,赚了外汇再反哺重工业,得‘两条腿走路’。”

朱教授研究宏观经济,又是从海外回来的,那些年也被下放到很远的地方,他刚刚回来两年,重新捡起书本搞研究。这些年编写的教材,早已不能用,他最近正在重新编写教材,但由于下乡时间太久,自己的知识没能及时更新,生怕耽误了学生。他天天恶补知识,最近刚好在研究南美国家的经济情况,尤其是国门打开后,看到墨西哥、巴西、阿根廷都如此发达,自然想着要学习借鉴。

现在大家刚好聊起这个话题,他怎能不着急追问呢?

“是啊!美元加息,那些国家债务还不上,这些看着风光的国家,只怕要撑不住了。”朱教授叹气说道,“所以咱们借外债可以,但得用来购买技术、设备,不能拿去盖豪华酒店、进口彩电冰箱。”

莫维文再次拉着朱教授坐下,并给他添了一副碗筷。

“朱老师,您放心吧!我们不会像拉美那样的。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岳宁又开始阐述她“未来在中国”的论点。

莫维文听着岳宁信誓旦旦的话语,觉得小朋友愿意思考是好事。虽然他知道像思齐这样已经在家族里挑大梁的孩子,会有自己的判断,但小朋友如此一口断定,还是不太妥当,打算等会儿私下跟孩子说两句,让她还是要沉稳一些。

“姨夫,我们家这些年开拓了很多南美航线和港口,这次爸爸来港城,也聊到了南美当前的情况,他本来就在犹豫要不要卖掉南美航线的船只,和宁宁这么一聊,他就下定决心了。”余思齐笑着对莫维文说,“这丫头一个劲儿地让我们投资中国,投资上海、投资粤省、投资北京。她在港城一直公开说,未来最好的投资标的就是中国。”

“大表姐,这个说法就有歧义了。我认为未来十年高速发展的是日本,接下来是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和港城。咱们内地真正开始快速发展得等到九十年代以后。但咱们作为中国人,或者说有中国血统的人,如果不单纯考虑利益最大化,从现在就可以开始投资中国。”岳宁说道,“要是想赚快钱,当下投资日本是个不错的选择。”

叶蕴娴跟庄宝如说:“姑姑,我跟您说,这几个小混蛋背着我和圆圆姐,偷偷吃独食。他们几个拉上致远,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在日本大肆收购地产。”

圆圆是余思齐的小名。

岳宁笑着说:“又不着急,去年买和今年买,根本没什么区别,我们不是打算放十年后再看成果吗?”

朱教授边听大家交谈边提问,他今年上半年去日本参加了一次会议,站在东京街头,哪怕是曾经在那里留过学的自己,都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现在听岳宁解释日本发展的脉络,听她讲述万教授新书《未来十年经济动力在亚洲》中的论述观点。

“宁宁啊!能不能帮我买这些书啊?我们这里能找到的书实在有限。”朱教授问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