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连夜绣龙袍(5w营养液加更)(第4/6页)
羌人部落经常和汉人打交道,尔玛能杀出重围当上首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至少明面上的礼节挑不出错处,“张将军过奖。”
韩遂能和马腾玩到一起,某些方面也惊人的相似,比如粗神经。
可能是不想让马腾一个人出风头,也可能是卖惨,总之就是顺着连梃这茬拉进距离。
休想扔下他独自飞黄腾达。
韩遂拿起短的一端梢节,“这连梃在凉州也多用于城防,拿它当武器也是说来话长。”
西凉的骑兵本来用的是长矛,长矛强弓再加上闻名天下的西凉大马,走到哪儿都所向披靡。
前些年河西一带的先零羌烧当羌不服护羌校尉管辖四处作乱,朝廷派段颍和皇甫规等名将率领重兵平乱。
重兵,真的很重。
那些平乱的军队有朝廷供应盔甲武器,全都身披重甲防御极强,羌兵长矛威力锐减,没几个月就被打的七零八落。
当然,那些都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情,现在的朝廷早就没有能打的羌兵满地乱爬的实力。
他的意思是,凉州兵挨打了也会长记性,边地的冶炼技术比不过中原,也没有那么多精铁去和朝廷拼装备,想和朝廷精锐对战得另辟蹊径。
拼装备肯定拼不过,长矛戳不破盔甲,那就盯着没有防备的地方下手。
朝廷军队大部分只有甲胄没有兜鍪,重甲兵也都是只护身体不护头,连梃这种握紧一端用巧劲儿使另一端上下左右全方位攻击的武器再适合他们不过。
只要准头足够好,脑袋瓜砸一个爆一个。
凉州的工匠不如中原,但是他们也有中原没有的东西,造连梃的木头是特制的,再选拔出精锐兵丁加以训练,上了战场完全可以把敌人的头骨砸碎。
区区朝廷、咳咳、总之就是,连梃用习惯了之后在战场上真的很好用。
张辽搓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莫名感觉脑袋有点凉。
等着,他打会儿就申请给重甲兵全部配上兜鍪,从头到脚护的严严实实,连马都穿上重甲,还连梃,到时候连根针都扎不进去。
太可怕了,太凶残了。
太机智了,他咋没想到呢?
小张将军握握拳头,打定主意有空就试试这种别出心裁的新武器。
他力气大控制得住连梃,真要让他练出名堂来没准儿可以一砸砸一圈儿。
顶天立地张文远,棍扫一片威名传。
吼吼哈嘿。
尔玛皱着眉头把她的连梃收回来,他爹平时看上去挺知道轻重,怎么来到京城什么都往外说?
韩遂拍拍闺女的胳膊,大庭广众之下不好说太多,有什么话等回去他们爷儿俩好好说。
在他们本来就打不过的情况下示弱没坏处,能拉近关系必须无所不用其极。
再说了,凉州的连梃兵一共不到四千人,其中三千都在马孟起那臭小子麾下,就算吃亏他们也不是损失最大的那个。
他们是降将,是作乱不成反被镇压的乱臣,投诚总得付出点代价,要是打了败仗喊个投降就能当什么都没有发生,战场上那些被斩首祭旗的脑袋都是哪儿来的?
不是所有的降将都能被对面的主公扫榻相迎,他们这种偏远边州来的向来不受人待见,多做点准备没坏处。
哦,不对,长的好还年轻还能打的臭小子不在常理之中。
韩遂捂着腮帮子止住话头,果然是人比人气死人,再有下次他说什么都不跟马寿成一块儿来。
……
司隶的乱象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官署中的官员日常忙碌,三秦大地的百姓照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甚至连之前拖家带口逃难出去的百姓都迁回来了不少。
可见就算有天灾发生,只要官员靠得住也能稳住情况。
和洪水褪去后逐渐恢复日常生活的司隶百姓相比,迁去颍川的朝中官员就难过多了。
所有人都以为离开京城意味着扔掉过往奔赴新未来,不管京城发生过什么那都是过去,新的朝廷新的开始,一切的一切都和以前没有关系。
他们的过去,他们那见不得人的过去,将和大汉朝廷一起埋葬在命途多舛的洛阳城,然后再在颍川迎来新生。
恐怖的是,他们想多了。
没有什么重新开始,只有换个安全的地方兴师问罪。
不是,他们对颍川不甚了解,甚至都没打算在颍川干什么,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好吗?
他们知道荀氏掌权后一个个的看上去好相处实际上却都是笑面虎,压根就没打算这个时候撸虎须。
钱重要命更重要,颍川被荀氏把持的滴水不漏,跟京城那四面透风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在京城想干什么只要避开特定的几位就行,上下打点好有钱大家一起挣,在颍川他们敢伸手荀氏就敢剁他们的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