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德妃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来……(第3/4页)
再看德妃母子俩,倒都是精神奕奕,活力旺盛的样子。
德妃从方才的呆滞当中回过神来,还愤愤不平地跟儿子说呢:“姓屈的之前那是在阴阳谁,我吗?”
这说的是御史大夫屈君平先前在圣上面前指责有后妃无状,僭越皇后的事儿。
就差把德妃的名字给爆出来了……
朱皇后在旁边听着,忽然间有点佩服德妃了。
放弃自我内耗,坚持指责别人,多健康的心态啊!
她知道德妃没听明白圣上关于承恩公那些话的言外之意,也知道这回的事情牵扯不小,尤其是在方才那场风波之后。
当下善意地提醒了德妃一句:“承恩公的事情,能有当下这个结果,已经很好了,不要再对此事提出异议了。”
德妃与贤妃听她语气郑重,当下也肃穆起来,毕恭毕敬地应了声:“是。”
朱皇后又转目去看阮仁燧。
阮仁燧后脖颈一紧,下意识地应了声:“是!”
朱皇后点点头,这才叫各自散了。
这时候阮仁燧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这话跟德贤二妃说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专门跟我说一遍,等着我点头?
他心脏忽然间跳得快了。
……
贤妃还惦念着圣上为承恩公所说的那几句话,心事重重地领着大公主往九华殿走。
到了半路,她终究还是停下,叫了身边亲信过来,悄悄吩咐:“替我给费尚仪带句话,就说——当务之为急。”
亲信领命去了。
当务之为急。
要先去做最要紧的事情。
嘉贞娘子听后,便下意识地想:出自《孟子-尽心上》……
她有所会意,转而问那侍从:“娘娘今上午去哪儿了?”
那侍从便告诉她:“娘娘才从崇勋殿出来,现下已经带着大公主回九华殿了。”
嘉贞娘子瞬间了悟,笑着谢了她:“改天我再去拜见娘娘。”
等人走了,她第一时间让人给家里边送信——把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捅给费氏夫人,她若是有意,便赶紧跟承恩公和离,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贤妃不是会无的放矢的人,这时候传话过来,必然是有所暗示。
要是圣上如先前一般纵容承恩公,她有什么必要开口?
必然是因为圣上不打算那么做了,所以她才会有所暗示!
圣上不打算继续纵容承恩公,那后者就已经要吃个教训,要是等到他吃完教训之后,龟缩回去,那时候费氏夫人再起意与他和离,怕也就晚了!
人心就是这么奇怪的东西,看一个处于高位、花团锦簇的人行事张狂,就会忍不住想抽他两下,看他倒霉。
但要是看一个曾经处于高位的人落魄了,大不如前,再有人去踩他一脚,反倒又会去可怜他!
圣上不打算再宽纵承恩公,但也不会往死了轻贱他,如若不然不只是在轻贱承恩公,也是在讥诮从前捧着他的自己。
是以如若真等到承恩公被迫低迷下去的时候,费氏夫人再起意和离,圣上说不定反而会站在承恩公那边呢……
倒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叫两位皇嗣的事情掩护着,快刀斩乱麻,把事情给办了。
嘉贞娘子送了急信出去,宫外费家北府那边的宴饮都没结束呢。
她的母亲韦氏夫人接到消息,虽然不明白女儿为什么急匆匆又使人来传讯,但还是把这话跟叔母傅氏夫人说了。
傅氏夫人怔楞许久。
韦氏夫人有些担心她,又怕惊动旁人,当下小声道:“嫂嫂?”
傅氏夫人忽然间落下泪来,她自觉失态,赶忙别过脸去擦了。
韦氏夫人看得很不是滋味。
费氏夫人反倒强笑着宽抚她:“人就是这个样子,思前想后,不敢迈出去那一步,忽的听人这么说,不免觉得触动情肠。”
怎么会没想过叫女儿和离呢?
只是,承恩公毕竟是太后娘娘和弟弟,是圣上的舅父啊。
只是,他们夫妻成婚小二十年,也早就有了孩子,为了孩子,好歹也就忍了。
只是,这么多年都忍过去了……
那么多的只是,生生把人都煎熬得死去活来!
一直到现在,这话从外人嘴里说出来,才更叫人伤心不已。
……
先前在崇勋殿的时候,德妃小小地承了贤妃的情——是贤妃领着她往屏风后边去的嘛。
且她毕竟也还是会看脸色的,离开的时候,朱皇后和贤妃脸色都有些微妙,这叫她有些迷惑,也有点不安。
回到披香殿之后,她发了会儿呆,而后叫人去库里把外边皇商进献给她的那套绒花头面取出来,让给贤妃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