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两只淋了雨的小鹌鹑(第2/3页)
只是这话叫圣上、德妃和阮仁燧三人听起来……
真是相当地一言难尽。
孟大娘子很客气地送了这一家三口离开,回去之后,才悄声跟自己爹娘说:“我看这位小郎君,怕是有些来历。”
孟大书袋翻书的手停了一下,饶有兴趣地问女儿:“怎么说?”
孟大娘子就把不久之前德妃在东园里的表现说了:“侯太太一点学业相关的事情都没问,倒是很关心孩子的日常起居——她不忧心这孩子的前程。”
在儿女前程这事儿上,只有两种人能泰然处之。
第一种是彻底摆烂,死活都无所谓的。
第二种则是心里有底,完全不怵的。
孟大娘子觉得,侯太太应该是第二种。
因为不需要拼搏一个远大前程,所以也就无谓去关心授课的质量如何,只管别委屈了孩子就成。
只是这又奇怪了。
这样的人家,干什么要把孩子送出来读书?
孟大书袋听得颔首,也说:“我看那小郎君字写得不俗,想来也该是大家出身。”
又琢磨起来:“姓侯,还招赘了女婿,是谁家啊?”
“您就别想那么多了,”孟大娘子反倒比她父亲豁达:“等六月开学报到,把户帖往这儿一摆,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她说:“人家既然愿意把孩子送过来,也是信得过咱们,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呗!”
孟大书袋煞有介事地跟着点了点头:“然也!”
……
一直到出了孟家的门,登上马车之后,阮仁燧跟德妃脸上的笑容都没有落下去。
圣上少见地有点郁郁,瞟了他们娘俩一眼,没说话。
那个孟大书袋……
真是有点克他。
朱皇后知道皇长子要出宫去读书,并没有就此事发表什么意见。
她只是问了一句:“那仁佑呢?”
圣上叫她问得楞了一下,下意识道:“仁佑跟岁岁又不是一回事,你知道的……”
“陛下,这就是一回事。”
朱皇后很郑重地看着他,说:“有些事情只有你我和仁燧知道,外人是不知道的,他们只能看见自己所看见的。”
六月开课,皇长子不在宫里,他去哪儿了?
哦,天子送他去民间读书了。
为什么只送皇长子去,却不送大公主去?
这本身就是在区别对待。
“唉,”圣上也知道朱皇后这话说得有理,听了默然片刻,终于叹一口气:“我那时候没想那么多。”
朱皇后也暗暗地在心里边叹了口气。
这就是得宠与不得宠的区别了。
爱一个人,就会设身处地地去为她着想。
可要是心里边没这个人,往往都是后知后觉。
她没必要把这事儿点破,只是温和地询问圣上:“那现下这事儿?”
圣上伸手揉了揉太阳穴,思忖着道:“去问问仁佑的意思吧,她要是也想去,那就一起。”
朱皇后的脸色彻底和缓下去:“好,就这么办。”
……
阿好在公孙娘子的顾看下,身体一日日地好了起来。
起初只能躺着,到后来,已经能坐起身了。
大公主得到朱皇后的准允,可以过去跟她说话,当天就如同一只快乐的百灵鸟一样,挥着翅膀飞过去了!
“阿好阿好,我来看你啦!”
阿好听见她的声音,因生病而稍显苍白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抹笑容来:“仁佑。”
大公主不是空手过来的,她背着一只小包,后边侍女们还带着她当初开蒙时候用的书籍和笔记。
她特别高兴:“我听说朱娘娘给你找了个老师,让教你读书写字是不是?真好!”
“你已经知道啦?”
阿好眼睛里光芒明亮,由衷地道:“皇后娘娘真是个好心人,等我能走动了,得专程去谢谢她才行!”
她不知道,这事儿其实是大公主跟朱皇后提议的。
阿耶问她要不要跟岁岁一起出宫去念书,她听得惊喜不已,马上就答应了。
哪个小孩儿不喜欢去新鲜的地方呢。
只是大公主还记挂着她失而复得的好朋友:“阿好能不能也跟我一起去?”
圣上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个人:“她开过蒙了?能跟上的话,一起去也成。”
大公主倏然间想起来,阿好不识字!
遗憾之余,才求到了朱皇后那儿去。
朱皇后应承了这件事,同时又以一种饱含希冀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小小的女孩子,就像注视着两片崭新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