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归一道主17
◎物外烟霞客,尘中求道人◎
“问苍生何如?问鬼神何如?”
越殊开门见山的问题打乱了郁漳的思路。有那么一瞬间,他很想就这样反问一句。
但他好歹知道自己面前的人是谁,在对方面前,人间帝王的身份不值一提。沉吟数秒,他郑重道:“既问苍生,也问鬼神。”
言罢便深深一拜。
“——还请国师教我!”
如果说他只关心天下苍生,对成仙得道之事一点都不感兴趣,那肯定是骗人的。
可要说他找上越殊全然是为修行之事也不准确。毕竟他还记得当初听到东虏归附时的欢喜与忧虑,只有彻底将广安侯这位筑基期修士拉拢到一条船上,郁漳才能放心。
越殊听出了他说的是实话。
看来这位国君够坦诚也够聪明。
越殊对肉食者并无好感,不过这一世他既然没有推翻太平世道重塑人间的想法,坐在皇位上的是个值得期待的聪明人自然是最好的。这就让他的一些设想有了可能。
否则,若是御座上的家伙又蠢又坏,越殊少不得在前往沧海界之前给御座换个人。
越殊此番心念转动不过一瞬,郁漳可不知道自己的皇位就在悬崖边缘走了一圈,身为喜怒不形于色、深谙制衡之术的天子,他难得有一日如此坦荡,不耍丝毫小心思,也难得因此而忐忑不安、患得患失。
在郁漳紧张的注视中,作道人打扮的少年轻声开口:“不敢当陛下厚爱。解氏三代于国朝尽忠,贫道自认无负大魏,于功名利禄亦无所求,此生所愿,唯做物外烟霞客。”
“……实不相瞒,贫道即将离开此间天地,前往真正的修行盛世,临别之际饮水思源,倒也确有一二言语可以点拨陛下。”
“!!!”
好好的金大腿这就要跑了?
郁漳大惊,脱口而出:
“国师忍弃乡土于不顾耶?!”
至于什么天地之外还有天地,真正的修行盛世云云……信息量太多,容他缓一缓。
“贫道生于大魏,长于大魏,亲眷亦世代为魏人,对此方乡土岂无丝毫眷恋?只是大道在前,不容他顾。”
……解玉华一家终究有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他这一世已无父母需要尽孝,当然应该尽情追求自己的道。
若是这一世的父母还活在人世,越殊大概会安顿好他们,或者陪他们度过一生,再去寻仙问道,毕竟他有着充裕的时间……
如今他心中却没有那么多牵挂,唯一的期冀大概就是此方天地在他来过之后能变得更好,而这就需要来自统治者的配合了。
这也是他愿意点拨郁漳的缘故。
郁漳终于从震惊中缓了过来。
“朕一时失态,国师勿怪。”反正越殊没有特地否定大魏国师的身份,郁漳一口一个“国师”,唤得越发顺口,见越殊已下定决心,实在挽留不住,他只好怅然一叹,“国师天人也,惜此间天地留不得真仙!”
眼看他还有继续对自己“大捧特捧”的趋势,越殊赶紧进入正题:“贫道不日便离开此界,今日因缘际会,可允君三问。”
——此中主要是因为对方“既问苍生也问鬼神”。要是这位国君此来“只问鬼神”,那么越殊最多也就只给他一次提问机会。
郁漳原地陷入沉思。
人既然都要走了,郁漳此前的大部分打算眼看都要落空。最多也就是让这位帮忙看一看当初清源真人有没有可能弄错,他本人乃至皇子皇女是否真的没有修行资质……但为此浪费一个提问机会属实没有必要。
罢了,这江山该怎么治理就怎么治理。广安侯横空出世之前,大魏不也好好的吗?大不了就当从头到尾都没有过这尊靠山。
郁漳努力放平心态,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三位皇子,他心中突然一动,有了主意。
今日正好心血来潮带上了三个最有出息的儿子,广安侯开口就是三次提问机会,是巧合吗?
想得很多的他索性开口问道:
“国师允吾三问,吾适有三子在侧,可否将此机缘予他们一人一次?”
越殊微微颔首:“可。”
三名皇子显然没想到会有“天降馅饼”,神情肉眼可见地兴奋起来。哪怕身为长兄、素日最是稳重的太子,都难掩激动之色。
三皇子迫不及待地站出来。
他自幼酷好习武,向往从军。自从亲眼见到东虏降俘入京,听闻广安侯在边关立下的赫赫战功,仰慕之心便一发不可收拾。
今日见了真人,只感觉对方完美契合自己心目中“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形象,整个人跟喝醉了一样上头。
此时居然有机会向偶像请教,激动得不行的他甚至顾不得长幼尊卑,第一个下拜道:“广安侯一人降伏万军,真我辈楷模!小子不才,唯求得授万人敌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