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夫人在何处高就?(第2/3页)

陈昭低头看看怀里重重的一包盘缠,有些怀疑。

难道是她太娇惯臣子了?

但是自己的谋士武将自己不惯着,难道要让别人家的主公来惯着吗?

单姮察觉到了陈昭的情绪,立即柔和下来:“老身只是教育自己的儿子,使君勿要多心。”

“老身还有一事想要与使君详谈。”

陈昭便带着单姮来到自己书房,刚一进书房,单姮忽然跪下。

“伯母折煞我了!”陈昭面色大变,连忙强行把单姮拉起来。

忘忧草整理

单姮力气拗不过带兵打仗的陈昭,被拉起来之后依然长揖。

“老身并非是为使君救元直一命而谢使君,而是为使君给元直举荐老师而谢使君。”单姮面露愧疚。

“教导元直是我做母亲的本分,可我没能教他好好读书。使君救了元直一命,他本就该为您出生入死。如今您劝他求学,还帮他寻到名师,这是再造之恩,该我这当母亲的向您道谢。”

单姮恳切注视陈昭:“再造之恩更胜救命之恩。”

书房内安静无比,单姮也沉默等到陈昭的回应。

久久,陈昭终于开口说话了。

“夫人如今在何处高就?”

“昭明军中就缺您这样的人才。”

陈昭几乎热泪盈眶。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偏偏昭明军士卒的通病就是体魄发达,道德道德高低程度完全取决于军规的宽松程度。

这是彼时的通病,兵匪不分家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乱世之中,屠城掠地、劫掠村落这类暴行,更是如同家常便饭般频频上演,百姓苦不堪言。

陈昭比其他诸侯有道德多了,她不会屠城劫掠,她手下士卒知道不能随便杀人劫掠,但是私下斗殴、偷偷摸摸的小事依然屡禁不止。

她甚至没办法指责士卒,这些士卒半年之前还是连饭都吃不上的流民,要求快要饿死的人讲道德才是她丧心病狂。

可现在能吃饱饭了,这些士卒就需要知道何为仁义道德了。

倘若自己军中的士卒个个都能像徐庶这样,既忠诚不二又勇敢无畏陈昭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一抹如梦似幻的微笑悄然浮现在脸上,笑容里满是憧憬与期待。

没费多少功夫,陈昭便成功说服了单姮。单姮为人极具正义感,当她听闻陈昭恳请自己出山,是为了教导军中士卒要善待百姓,不假思索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这只是陈昭在颍川的一小段插曲。

徐庶虽是名士,却还要加一个未来时,现在还只是一个普通学子。单姮虽忠义刚烈,可为贤师,却也不是陈昭所求的谋士。

至于陈群,先不提他并不算是顶尖谋士,就是身份,也还要先给祖父守孝。平日在家中为陈昭写几篇文章吹嘘一下仁德也就罢了,真出仕还要再等几年。

陈昭在陈府等着贤才上门来找她。

没当大汉忠臣之前她要登门亲自请贤才,当了大汉忠臣之后她要是还需要自己眼巴巴去请贤才,那这个大汉忠臣她白当了事小,大汉天子刘宏白死了事大啊。

她要顾及先帝颜面。

陈昭很耐心。

几日间,青州牧陈昭实为颍川陈氏女的消息传遍了颍川郡,甚至豫州其他临近颍川的郡县中也有消息灵通的士人得知了这个消息。

有不少士人都在暗地里咬碎了一口牙,捶膝叹气。

怎么就不是自家这么好运气,黄巾余孽造反的风险一点没担,州牧的好处弯腰就能捡呢?

颍川士族先前以荀氏为首,而后荀氏八龙逐渐离世,族长子弟担任御史中丞又与四世三公袁家交好的韩家就渐渐有了领头羊的气象。

陈氏原本因为陈寔去世已经渐渐有了衰退的迹象,可忽然冒出一个手中有实权军队权势如日中天的青州牧,一下就把其他士族压了过去。

若非陈寔刚死几月,陈家还在重孝期间,只怕这些来往士人都能把陈家的门槛踩烂。

不过虽然陈家在重孝期间,他们不能上门打扰,但是不妨碍他们把青州牧请出来嘛。

正在家中养病的钟繇就被推了出来。

钟繇行事颇为谨慎,先是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向与自己略有交情的陈群打探消息,在确认陈昭无需为陈寔守孝之后,这才郑重地上门,恭敬地递上请帖。

哪怕是早知道青州牧是位年轻女郎,可真站在陈昭面前时,钟繇还是觉得不可置信。

面对这张过分年轻的脸,钟繇很难升起畏惧之心。

陈昭翻看完请帖。

请帖上除了她和颍川太守,其他就没什么年纪大的士人了,这些士族做起事情的确贴心,似乎是考虑到她的年纪,专门派出族中年纪较小的嫡系子弟来陪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