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她不忠于大汉

郭嘉斜倚案几,指尖轻敲酒樽。

”文若忠心大汉,只怕与我等不是同道之人。”

陈昭把玩着腰间蹀躞带上的玉珏,闻言轻笑:“荀彧对大汉的忠诚也就那样。”

毕竟汉献帝刘协本人都不知道荀彧是大汉忠臣,衣带诏上都没荀彧的名字。

主公不捅破,荀彧便能闭目装睡。太有良心的人宁死也不会背叛主公。

“要紧的不是他能否为我所用,而是不能让荀文若为旁人所用。”陈昭干脆道。

强扭的瓜再不甜也必须长在自家田地里。曹操不管徐庶愿不愿意,以其母要挟都要将徐庶抢来。曹操难道就不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吗。

“那嘉倒有一策。”郭嘉兴致勃勃,“嘉观这诸侯联盟,人心不齐,说不准什么时候便会内斗,主公可趁混乱之时,派遣罗将军潜入袁绍营中,保护文若。”

郭嘉嘴上说着保护,脸上却明晃晃写着“强抢”。

“嘉愿为主公探明文若所在。”

陈昭抬头与郭嘉对视一眼,随即欣然接纳了郭嘉计策。

正老实待在自己帐中熏香的荀彧轻轻打了个喷嚏,背后一寒。

貌如美玉的温润青年轻轻叹息一声,眉头微颦。袁绍看在颍川荀氏的份上对他还算客气,他所住营帐离袁绍大帐不远也就意味着他能听到袁绍大帐内连日不绝的丝竹宴饮声。

”本初公”他轻叹一声,玉白指尖抚过案头竹简。

及至三日后,从最远的长沙郡赶来的孙坚也终于抵达,袁绍这才停止与各路诸侯会宴。

连日宴会,袁绍非但没有精力不济,反而更加意气风发,面上颇有舍我其谁之色。

大帐中,曹操劝袁绍:“我等至此已有数日,本初却未邀公孙伯珪、陈熙宁、孙文台赴宴,怕有怠慢之嫌。”

袁绍朗笑:“非我不去拜访他们,是他们未上门拜访我。某与公孙瓒一向不睦,至于陈昭孙坚。”

袁绍轻蔑道:“一黄巾余孽,一瓜农之后,依仗蛮横武力方得与我等同席,不值一提。”

曹操面色微变,低头遮掩住了面上的愠色。

那他算什么?阉宦之后?

“孟德就是太过小心。”袁绍沉浸于自己正蒸蒸日上的大业中,并没有察觉到曹操的心思变化。

他起身,率先走出营帐,往中军大帐走。

宽阔的中军大帐内,帐壁上悬挂的虎皮随风轻晃。各路诸侯或坐或站,神色各异,三三两两聚在一处叙旧。

诸侯依旧是十八路,只是她代替了原本的北海太守孔融,她在青州,孔融又嫉“恶”如仇,朝廷自然不会把孔融排到她麾下送死。

陈昭扫视一圈,走到徐州刺史陶谦身边客套:“陶公,久闻大名,今日一见,果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陶谦瞪了陈昭一眼,耿直冷哼一声,往一侧移动半步。

“陶公竟对神交已久的老友如此绝情。”陈昭轻笑,眼神不客气掠过陶谦腰间州牧印绶。

陶谦从牙缝中挤出来:“汝派兵闯入徐州之时可没有今日这般客气。”

每次听到手下郡守禀告说青州牧又派兵来协助剿匪,亦或者青州牧派人来“帮助”徐州百姓修建水渠、铺桥修路、顺便招募兵丁这些事情,陶谦就又气又怒。

气的是陈昭身为青州牧却将他徐州当后园,任意进出,怒的是他多次写信抗议,每次都只能换来陈昭“麾下将领自作主张,昭实不知”的一句应付,次数多了,陈昭连应付他都懒得应付,竟直接换了副嘴脸,对他去信一概不回。

不说其他,他今岁送往洛阳的税粮半路离奇失踪,陶谦命人调查,条条证据就都指向昭明军

偏偏陈昭还拳头大,他只能口头抗议。

陈昭心思却已经不在陶谦身上了,她眯着眼,紧盯着刚走入营帐内的一人,目中划过一丝惊艳。

高大俊朗,英气四溢,长得真好看啊。

“此人是谁?”陈昭询问。

“公孙瓒,子干弟子。”陶谦下意识接了一句,意识到自己给陈昭接了话之后面色一变,狠狠闭紧嘴巴,下定决心绝不再开口了。

难怪能吃岳丈软饭,长的确比刘备好看一些,马马虎虎过得去。得知此人是敌非友之后,陈昭漫不经心评价。

“绍来迟了。”袁绍人为至,声先到,他笑声爽朗大方,配上俊朗外表,十分有英主做派。

袁绍步入大帐,一身玄色锦袍,腰间玉带与环佩叮当作响。他目光如炬,环视帐内众人,嘴角含笑,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风范。”诸位久候了。”袁绍朗声道,声音浑厚有力。他身后的谋士田丰、许攸等人紧随其后。

帐内诸侯纷纷起身,拱手见礼。袁绍一一回礼,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在公孙瓒和陈昭身上停留片刻,最终落在公孙瓒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