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在陈昭产生更糟糕的揣测之前,赵云十分干净利索把事情三言两语交代清楚。

“数千百姓围住了军营,一定要参军。我告诉他们昭明军暂且不打算招兵,可他们就是不信。”赵云面露无奈。

百姓大部分都认死理,很难向他们解释清楚“青州距离战场更近,昭明军若需征兵,自可在青州就地招募”这回事。

倒也不是没法子解决,这次跟随赵云返军的亲兵有一部分常山乡勇,不乏一些曾在军中效力过的老卒,老卒给赵云建议是“遇到百姓冲道,只需见血,百姓就会畏惧散去”,赵云否决了这个建议。

若是押送粮草、武备途中遇到流民冒死抢劫,见血也就罢了,以暴制暴无可厚非。可如今百姓只为参军,如何能以暴制德?

可眼看着聚集在军营前的百姓越来越多,劝说都无用,一旦人再多下去,很可能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践踏都算小事,若是被有心人鼓动冲营……那就是对主公声望的一次巨大打击。

赵云只恨自己嘴笨,不得不来找主公。

陈昭脑中正在扎名为邪恶曹孟德的小人,骤然听到赵云这番解释,缓缓吸了口气。

她起身往军营外走,便走便道:“子龙此事做得不错,除了这种事的确应当立刻来告知我。”

夸完赵云,陈昭又忍不住吐槽:“这年头征兵不都得派兵去抓吗?怎么还有堵着军营门要来参军的事?”

就是以前在黄巾军招兵的时候,也得是先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大旗竖起来之后才有流民投奔啊。而且那时候愿意当黄巾军的人也都是流民,没田地没屋舍,参军之为一口饭吃。

可徐州如今虽说有天灾,可到底离受灾最严重的关中一带有些距离,就连受灾更重些的青州也没发生大规模失地的流民……好端端的田地不种,非要来参军干什么。

莫非是其中有徐州本地,例如某些姓曹的豪族在其中故意撺掇?

陈昭神色冷硬了下来。

到了军营门口,看到浩浩荡荡一群人,陈昭皱着眉有条不紊指挥,让兵士手牵着手连成几条分隔线,先把挤成一堆的百姓分开。

见到陈昭过来,方才还嘈杂的人群瞬间更激动了,后面的人不住往前挤,前面的人被挤得往前拥。

赵云皱眉,向前半步护在陈昭身前,防止人群中有浑水摸鱼的刺客,一把抓过传令兵的铜锣,”铛——铛——”两声震响,厉声喝道:”肃静!”墙中的士兵齐声应和,雷霆般的吼声霎时镇住了场面,只余零星的脚步声在尘土中窸窣作响。

陈昭人群中挑出一个身着粗麻长袍的青年,从衣冠上看,这个人应当是个读过书的寒门子弟。

三言两语间,那青年结结巴巴的叙述拼凑出了真相:这些人都聚在这居然还真是为了投昭明军,就连这个读过几卷书的寒门士人,都一副“保境安民死亦慷慨”的模样打算投笔从戎,神情激动唾沫横飞要战死沙场。

加上一边人群中七嘴八舌的解释,陈昭发现这些百姓居然还真拼凑出了“真相”。甚至就连战败的下场都想好了。

她哭笑不得。

狸奴循梁,社鼠穿墉,各有其途,百姓自有他们得知消息的渠道,她都放军中士卒回家探亲了,也很难瞒得住消息。何况这消息也不需要隐瞒。

只是她这还没打呢,这些百姓怎么就一副“陈使君输了我们就完了”的模样?

陈昭登上高台,提高声音安抚百姓:“我知晓诸位都是一片好心,只是昭明军并无招兵之意,诸位今日是必定空跑一趟了。”

“陈使君,这咋能不招兵呢?俺们都有一把子力气,能上战场打仗啊!”一个身高八尺、生得仿佛狗熊一样的汉子砰砰捶胸口,神色焦急。

陈昭安抚:“昭明军足有三十万,足以抵御外敌。若士卒不够,我到时亦会在青州征兵,无需担忧我军胜败。”

其中还有更多问题,比如新人招入军中要花时间训练,已经来不及训练了,她不会把没训练过的人推上战场当炮灰;比如从青州招兵可以省去沿途消耗的粮草……这些事情太复杂了,和百姓讲不清楚,也无需讲清楚。

“我们比青州人能打!”

……

“使君,俺祖上曾跟着高祖皇帝打过天下,俺知晓怎么打仗哩!”

没曾想一听到陈昭说要去青州招兵而不在徐州招兵,在场不少人激动的脸色涨红七嘴八舌,证明自己比青州人要强。

连不知多少代的祖宗都拉出来证明了。

沛县距离彭城一百八十里,倒的确可能有人的先祖曾经跟着刘邦打过天下。

看来无论什么时候,人的地域荣誉感都很强。

”兵戈之事固重,然徐州尚有一桩千秋大业需诸位勠力同心。”陈昭清越之声压下百姓喧哗,她侧首对亲卫低语数句,示意取来水利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