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鲜血浸透焦黑的土地。折断的长矛斜插在泥泞中,铁锈混着血水,在龟裂的沟壑里流淌。乌鸦成群盘旋,不敢向下啄食尸体。
一面残破的军旗半埋土中,大地沉默,唯有腐草间的断箭,偶尔被风吹得铮然作响。
后勤营的兵士双手带着麻布手套,在战场上翻动尸体,甲胄、兵器,连被血浸透的衣裳都要脱下来,拿回营中用沸水煮过之后补一补人还能穿,破的没法穿的衣裳也能拿回去垫鸡窝。
三三两两的军医跟在后勤营士卒身后,大夫们也有他们要寻找的“战利品”。在战场上,唯一发展迅速的技术就是医学,敌军尸体数不胜数……战场边缘清理出一片空地,一群青年大夫在此围着尸体练习缝合切割,有男有女,女郎更多些,军中多是需要缝合的外伤,擅长穿针引线的女郎更容易通过医营考核。
搜寻战利品的兵士过去后,最后一轮打扫战场的兵士会把尸体拖起来丢进火堆中焚烧。自家同僚的尸体会一个个放入炉中焚烧,将骨灰收入木盒送回故乡落叶归根,敌军的尸体则随意扔进火中,焚烧完就地掩埋,
青烟扭曲升腾,与天际弥漫的尘雾纠缠。
“将他们的骨灰送回家乡,好歹不至于在异乡漂泊。”陈昭走在焦黑的土地上,身后跟着两个谋士。
周遭有几个士卒听到陈昭这番话,纷纷面露感动。大汉有重死轻生的惯例,可那是有地位的富贵人家才有权力讲究死后厚葬,许多人连活着的事情都顾不上,不知那日就死在异乡,能把骨灰送回故乡入土为安,已经是了不得的好事了。
贾诩盯着地上的尸首,若有所思:“臣仔细读过主公所写的《太平要术·长生部》,其中言尸体若不焚烧,或会引起疫病。”
“袁军初战败退,却必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贾诩细长双目微眯,温声细语,“不妨命人将尸首投至东阿附近河流中。到时袁军内部瘟疫横行,军心溃散,必能一击破之。”
贾诩觉得自己这个主意简直完美,瘟疫一起,死伤者无数,用不了几天袁绍军便可不攻自破。
陈昭:“……”
要不然她再写一本《太平要术·道德部》专供贾诩学习吧。
见陈昭神色有异,对陈昭颇为了解的贾诩也知晓自家主公不愿用此计策,颇为可惜叹了口气。
自家主公什么都好,就是道德底线太高了。
他方才还想提议派人去把东阿附近树林都烧了,袁军无柴火可烧水,疫病便会传递更快来着……
一旁听二人对话的郭嘉眼角狠狠一跳,心情复杂。他自己道德底线就不高了,没曾想在三人之中倒是成了道德最高的一个人。
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郭嘉心里嘀咕,在认识贾诩之前他都想不出来世上能有如此缺德之人。
“这边土地松散,适合挖掘地道,先明日在营外挖一条沟渠防备地道。”陈昭弯腰捻起一把泥土,吩咐两个谋士。
“再设置好绊马索,防备敌军夜袭。有些人就喜欢趁夜偷袭别人。”陈昭边往军营走,边吩咐郭嘉贾诩二人。
行至营前,正巧与灰头土脸赶回来的太史慈遇上。
“末将正带人往袁军大营偷袭,才刚看到帐篷尖便被敌军发现了。那袁绍军中杀出一个黑厮,手持双铁戟,末将与他斗了一回,不是他的对手。”太史慈摸了把脸,沮丧道。
“无碍,我也只是派你一试,袁绍曹操二人合力,麾下猛将如云,你打不过也是常事。”陈昭本也只是派人偷袭试试,没想着能一次性大败袁绍。
袁绍曹操举兵六十万来攻,哪能被轻易攻破大帐。
“不过今日袁绍初败,军心不稳,倒是可以命人去夜袭一回试试。”
陈昭迅速下决定,当场就点了李楼带着五百马弓手趁夜去骚扰东阿。
“主公,要不然我随李将军一同前去?”李楼营帐就在吕玲绮营帐右侧,她接到命令之后起身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吕玲绮,吕玲绮看着李楼带兵出营,眼馋的了不得。
她刚从太史慈口中得知袁绍军中竟然还藏着一个太史慈打不过,正跃跃欲试:“李将军不擅战,末将擅战,可给她做个先锋。”
陈昭冷漠拒绝她:“你把功课补齐之前别想着从我眼皮底下离开。”
一提到功课,吕玲绮腰立刻弯下去一截,七尺六的身高瞬间缩水成六尺,低眉顺眼心虚扣手指。
谁知道赵云眼神那么尖,居然发现了她的一半功课是诸葛亮代写的,赵云知道了的事就等同主公知道了。
她和诸葛亮都被罚了,她要翻三倍补齐功课,诸葛亮则要去昭明军内的识字扫盲课堂当三个月教书先生。
“此为关键之时,太史慈打不过的人咱们军中估计也就我和子龙能打一打……”吕玲绮不甘心小声嘀咕,试图扭转陈昭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