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第2/3页)

卢太傅那么好,教他读医书,一心只想让他安乐,比他父皇好一万倍。

一定是因为昨日太傅问他话,他跑了,太傅才不要他了。刘协握着卢植冰凉的手,泪如雨下。

“朕听话……老师你别扔下我……”

直到哭哑了嗓子,刘协才呆呆站在卢植灵床前,知道他哭得再厉害,太傅也不会掏出帕子哄他了。

刘协扫视一眼堂内,很多人。文武百官大半都已经到了,乌泱泱围了一群人。

没有一个人敢来打扰他。他们尊敬他的皇位。

刘协仿佛想清楚了什么一般,忽然安静下来,自己整了整衣冠,出声道:“朕要厚葬太傅。”

“陛下。”卢诚红着眼,声音哽咽,“郎君生前有遗言,礼与其奢也宁俭,天下大旱,民不聊生,他死后当以布帛裹尸下葬,不必以金玉厚葬。”

刘协面色更苍白两分,他喃喃道:“那便如此吧。”

没有棺木,以布帛裹尸,就不能停灵了。

天色青灰,似一匹洗旧的麻布。

卢植的灵柩极简,不过一方薄木,覆以素白麻布,连漆也未上。四名弟子抬棺而行,步履沉缓,木辕在泥地上碾出两道浅痕,转瞬又被脚印掩去。

朱袍玉带的朝臣们此刻皆除冠跣足,徒步随行。百官拗不过刘协,只能任由刘协为卢植扶棺至府门,再往外一步就不能了——天子为臣扶棺,不合礼数。

刘协终究压不下百官。

就连吕布也在送葬队伍中,换下了他那一身花花绿绿的百花战袍,只穿一身白袍。

唉,卢老儿虽爱说教了些,可也什么旁的毛病。不似丁原那般轻视他,也不似董卓那般残暴,连他吕奉先都有的爱财毛病都没有……吕布长叹一声,好老儿不长命啊。

长街两侧早已站满百姓,处处都是呜呜的哭泣声。白发老妪、布衣书生、贩夫走卒、乞儿稚童,皆垂首默立。

庶民不聪明,看不透天下大势,看不清汉室倾颓。可庶民也没有那般愚蠢,起码庶民能知道,关中干旱,死了很多人,但是处处施粥,没有到十室九空的惨烈地步。庶民也知道,长安那边有匪徒经常四处劫掠,朝廷立刻出兵平乱了,不久前还有个高大将军凯旋而来。

生时为大汉之民,死时为大汉之臣。卢植一世,不负大汉。

并非只有天知地知卢植知。

大汉天子知道、百官知道、庶民知道,人人都知道……

卢植身死的消息迅速传遍天下。

远在冀州的陈昭得知消息时正在军营看赵云和吕玲绮对练。

“唉,这倔老头。”陈昭望着手中密信,心中五味交杂。

自从她与袁绍开战,卢植就再不愿给她行便利了。与袁绍两军交战时,她还试图向朝廷请命,给自己找一个“我奉天子之命讨贼”的口号。

结果卢植回她的信中只有一句“朝廷不准诸侯私斗”,陈昭反手就把信团成球烧了。

不过卢植在朝廷当太傅的好处就是识相,她不问,朝廷就不会插手她和袁绍的争端。

“主公?”赵云走到陈昭身边,轻声呼唤一句。

陈昭回过神来,见不远处校场中间趴了一滩吕玲绮,知道她走神这一会二人已经比出了胜负。

“卢子干死了。”陈昭起身,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手中密信。

“被人所害?”赵云第一时间想到这个可能,两年前他们离开洛阳之时,卢植还中气十足。

“病死。”陈昭顿了顿,“也可能是累死。”

洛阳那一摊烂事,刘邦活过来也得改名换姓溜出洛阳,从头造反才有可能三复大汉。

“他妻儿都在我这儿,都不愿意给我行个方便……”陈昭的语气细听甚至能听出一丝敬佩。

她吞了冀州之后,卢植就不给她行方便了,她厚着脸皮递上去的请功奏疏一封也没过。

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能让自己后人有一条坦荡大道,这个诱惑天下有几人能拒绝呢。偏偏卢植就拒绝了。

陈昭摇头感慨:“算了,谁让我道德高尚呢。卢公妻儿,我当为其养之。”

“主公已经养之了啊。”匆匆赶来禀报事务,正好听到陈昭上一句话的蔡琰接话,“卢公夫人两年前就已在昭明书院任职,长子次子都在昭明书院读书。”

蔡琰父亲蔡邕还担任着昭明书院副院长,陈昭这个甩手掌柜名义上是院长,实际上什么事都不管,把蔡邕这个柔弱老头累的够呛。蔡琰偶尔也会帮自家年老力弱的老父处理书院之事,所以对书院师生也有所了解。

陈昭尴尬一笑:“原来我已经养之了啊。”

这事闹的,都怪她太心善,谁的妻儿都想帮着养一下,人一多就容易混。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