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第2/2页)

“胸怀何其宽广也。”曹操心情复杂。

扪心自问,他有了好事定会藏着掖着,哪能这么慷慨“资敌”?敌方多死一个青壮,自己在战场上就能少一个敌人。天下诸侯,几乎人人都这么想。

除了陈昭。

就如这半年以来的并州内政一样,他一开始偷偷摸摸学陈昭,以为陈昭发现之后会嘲笑他——毕竟他爹欠债五十万石的事都已经被编成童谣人尽皆知了。

偏偏陈昭就装作不知道,任由自己大摇大摆“抄”,还主动要卖给自己龙骨水车和曲辕犁这等能有利于农耕之物。

“她的确是太平道神女啊……”曹操长叹一声,带着几分苦涩。

兵败一塌涂地之时,曹操没有认输;得知自己妻儿被俘之际,曹操没有丧气。可如今他局势稳定,甚至随着卢植去世,洛阳无人,他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似乎一切都如他所愿……曹操却忽然看到了身前那座大山的巍峨。

曹操站在庭院中良久,直到手指冰冷才哂然一笑,自言自语:“我走到如今,天下英杰,又有谁是真高不可攀呢?”

何进、董卓、袁绍,他曾经都需仰望,如今都已不在了。

曹操裹紧貂裘,快步走回了内室……

寿春。

袁术冷笑,命人将陈昭派来送信的使者赶出了府邸。

“那竖子将袁绍妻儿送来,给我找了好大麻烦,如今竟还敢来卖我人情!”袁术斟了一杯热酒,热酒入肚,寒气尽散,浑身酥融。

他翻翻案上厚书,嗤笑道:“豫州在南,关中大旱与我何干?竟敢送书恐吓于我,真荒谬也。”

说着,袁术便将书册扔到案侧暖炉中,火光忽得窜起,十几息的工夫,书册就化作飞灰,闪烁着未燃尽的火星。

袁术自诩豫州地理位置好,去年坐山观虎斗了一年,把陈昭和袁绍当成乐子看。知道袁绍是为了丁点粮草就送了命之后,更是乐得笑出了泪花。

他占据江淮之地,去年关中旱灾,豫州也只有最北侧一郡遭了灾,灾情也不重。

只是袁术却忘了,旱灾没长翅膀,蝗虫可是长了翅膀,哪里粮多往哪里飞。

“主公,孙策又在厅外求见。”亲卫进来禀告。

袁术皱眉,不满嘀咕:“又来了。”孙坚死后,他自然而然接管了孙坚手下的精锐部下,谁知本该在家中老实守孝的孙策却总闹着要为父报仇,实在麻烦。

他身侧谋士抚须道:“主公将他随意打发了就是。”

……一个时辰后。

“欺人太甚!”孙策双目红肿,狠狠摔门,大步迈入灵堂内,跪在灵前,束发的麻绳垂落半截。

孙策去找袁术借兵报仇,不出意料又遭了拒绝。袁术用守孝应付他,三言两语就把他打发了。

他狠狠一拳捶地,咬牙切齿道:“不能为父报仇,我实无用。”

孙策头抵在棺材上,两行热泪滚落。

黄盖跟在孙策身后,怒目圆睁:“袁术实小人也。孙将军留下的部将本该交给伯符,他却昧着良心私吞了,咱们三番五次上门讨要,他竟也黑着心肠不还。”

“我儿不可与袁术为敌。”吴夫人身着白麻衣,从内室匆匆走出。

“如今汝父已亡,你尚且年少,手中无兵无粮,与袁术为敌,乃自寻死路。为今之计,当安稳守孝三年,待到三年之后,再另寻一地立身。”

吴夫人出身吴郡大族吴氏,孙坚在时,孙坚在前征战,她留守后方抚循部曲,供给粮饷。丈夫壮年横死,吴夫人悲伤之时亦没有失去理智。

为夫报仇在保全全家之后。

孙策不语,只是跪在棺材之前,缓缓闭上了眼睛。

夜深人静,孙策提笔写下一封信。

【吾友公瑾,我于昭侯有旧……欲向昭侯借兵报父仇……不知可否?】

孙策不想忍,他觉得自己父亲听从袁术命令攻打荆州,却被黄祖杀害,袁术就该给他父亲报仇。至少也应当将他父亲留下的部从还给他,让他能自己带兵去报父仇。

袁术这样无情无义之人,自己凭什么还要再为他征战呢?

天下之大,何处容不下他孙伯符。

孙策已经暗自下了决心,向周瑜问计,也只是再增加些底气。

可他与昭侯相处只有半月,还是几年前的事情了,昭侯会放心借兵给他,让他为父报仇吗?可他也没什么珍贵东西能抵押在那取信于昭侯……

孙策忽然想起,那时候他爹借粮,似乎是把他压在了昭侯帐中。

“我有弟妹啊。”孙策灵光一闪。

作者有话要说:

宋代《癸辛杂识》记载“浙鸭赴汴食蝗,一鸭日吞百虫”,明清时期形成“鸭兵”制度。

元代规定“每户需出丁灭蝗三日”,明代灾年以蝗虫抵税(《明实录》载“捕蝗一石,抵粮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