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曹操的战略选择极为精准——死守潼关。
这座新兴的关隘尚未在史册上留下威名,却是曹操掌控关中后精心打造的防御核心。它坐落于黄河与渭河交汇的南岸,虽未经历大战洗礼,但它的前身却赫赫有名:函谷关。
提起潼关的前身“函谷关”,那就声名显赫了。春秋战国时,秦国正是凭借函谷关的天险,屡次将六国联军拒之门外,甚至数次绝地翻盘。
只是到了汉朝,函谷关就被放弃不用了。黄河河道南移,函谷关周边地形被冲刷,失去了“一夫当关”的险要。曹操拿下关中后,便勘测地形,修建了潼关,潼关可同时控制黄河渡口与渭河通道,防御范围比函谷关更广。
依靠山川之利,曹操缩在潼关内不出,陈昭派人围攻了半月也没能打进去。
一众谋士倒是你来我往出主意,火攻水攻策反都试过。奈何对面的是绝境曹操,无论怎么引诱,连祢衡都骂劈了嗓子,曹操就是龟缩在潼关之中一动不动。
他像一头吃够了亏的狡诈老狼,蛰伏在潼关之内,将心理素质和智谋拉到极致。
任你百般挑衅,我自岿然不动。
陈昭见潼关久攻不下,索性改变策略。既然强攻无效,那就困死他!
她留下几员大将率军继续围困潼关,自己则亲率主力北上,先平定并州、凉州。
把并州和凉州拿下,她有的是时间围困曹操。长安虽比洛阳更易守城,却有一个致命缺陷——缺粮!
洛阳地处平原,周边良田广布,足以供养十万大军。但长安不同,关中耕地稀少,根本养不起长期驻守的军队。
曹操若死守不出,陈昭就围关一年半载。届时,不需一兵一卒,潼关自溃。
有暗桩在手,陈昭自然是选择先礼后兵,陈昭抵达凉州之前,一封密信就先一步到了贾诩手中。
贾诩眯眼看过密信,把信中内容记下。他慢条斯理地将信纸凑近烛火,火焰舔舐纸页,化作片片黑蝶,随风散尽。
“这回可不能再出差错了。”贾诩轻声呢喃。
曹操脱逃一事,至今仍是贾诩心头一根毒刺。他贾文和为了主公大业都在凉州连续加班大半年了,临门一脚竟让煮熟的鸭子飞了。奇耻大辱!
必须要做些什么洗刷他的耻辱。纵然主公不传令,他也会出手做些事情。
“装谦谦君子装了这么久。若一事无成,岂不白费了这番功夫?”贾诩轻叹一声,拂袖起身,渐渐远去,阴影中只余下几声靴底轻踩地面的细响。
贾诩先筛选了一堆军报,多是些昭明军攻城略地、已经逼近凉州的军报,又亲自做了些文学修饰,略微用了点夸张手法。
随后悄然将这些修饰过后的军报掺入张绣这几日要看的军报中。
贾诩没有一股脑把军报都塞给张绣,而是十分有规律将军报分为数目不等的多份,少量多次送给张绣。晨起时送两封,言“昭明军已破上党”;午后又添三份,称“数座城池望风归附”;入夜再补一篇,道“晋阳豪族暗通款曲”。
压垮骆驼的,不是忽然落下的巨石,而是某日清晨,一根轻若无物的稻草。
不过三日,张绣心中就打起了鼓。
他好像……不是,他必定打不过陈昭啊。听说陈昭还有喜欢把人挫骨扬灰的爱好,自己虽已有了战死沙场的准备,可死了之后骨灰还要糊墙是不是过于凄惨了?
忧心忡忡的张绣下意识找来他最信任的文和先生问策。
“如今陈昭来犯,先生可有计策退敌?”张绣希翼看着贾诩。
贾诩长叹一声,往日平和的眉宇拧成一团:“今昭侯强盛,已有一统天下之势,我军兵微将寡,武威无险可守,诩亦无自保之计。”
张绣嘴巴微张,傻眼道:“文和先生竟也无良策?”
完蛋了,他的外置大脑不给他传达指令,他怎么做事?
“如今唯有一计。”贾诩眉间蹙着未展的愁绪。
“还请先生教我。”张绣立刻拉住贾诩双手追问。
“识时务者为俊杰,将军唯有归降昭侯,方能保住性命。”贾诩缓缓露出了他的目的。
一听到要投降,张绣清醒了一瞬,犹豫道:“我听闻昭侯心狠手辣,对敌人一向赶尽杀绝……”
“昭侯如今麾下将领张郃便曾是袁绍部下。”贾诩忽悠张绣连脑子都不用动,“将军所忧者,无非昭侯不受降将。然当今天下大乱,昭侯志在四海,若降之,昭侯为示天下宽仁,必不会加害。”
“将军可自决生死,然武威将士、百姓何辜?战乱一起,百姓必受牵连,将军亦出身武威郡,岂忍见庶民受苦?将军降昭侯,并非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天下苍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