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该如何表彰?

董承偷偷摸摸看向曹操,这也没说过啊。

曹操又偷偷摸摸看向陈昭,这个的确没说过。

曹操倒是私下写信打探过陈昭的意思,只是什么都没打听出来。

他也就不管了,反正天子在陈昭手中,他好歹还顶着汉臣的名头,表面功夫总要做足。可陈昭?自黄巾起事时便是反贼,就算此刻弑君,天下人也只会道一句“果然是反贼”。

陈昭漫不经心望向高台之上的帝王:“大汉初立之时,高祖皇帝为表彰功臣,曾立七位异性王。”

殿内空气骤然凝滞。

刘协高坐龙椅,面色苍白,双手紧握扶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目光低垂,不敢直视殿下的陈昭。

殿中百官噤若寒蝉,却又忍不住交头接耳,低语如蚊蝇嗡鸣。有人掩袖侧首,眼中满是惊惧;有人佯装镇定,却不时偷瞥陈昭的脸色;更有老臣须发微颤,似欲进谏,却又在陈昭冷峻的目光下退缩。

大汉刚立之时,高祖皇帝的确是册封过几个异性王,可那都是无奈之举,可那些异性王的下场……而且白马之盟,还立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

光武皇帝光复大汉之时,更是彻底废除了异性王,功臣最高者也只能封侯。

陈昭立于阶下,姿态丝毫没有恭敬,仿佛他才是这大殿真正的主人。

终究还是有老臣忍不住了,杨彪浑浊的眼中噙着泪光,护在陈昭与刘协之间,语气似愤似悲:

“昭侯平复中原,确有功于天下。可毕竟高皇帝昔年刑白马而盟曰:‘非有功不侯,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昭侯虽功高,然爵已列侯,若进王爵,是坏高皇之制,启篡逆之阶也!”

这位以清直闻名的老臣年前刚生过一场大病。杨彪这两年一直处于内疚之中,他以为曹操是大汉忠臣,所以亲自建言请天子宣召曹操入洛阳护卫,谁知几年不见,昔日的大汉忠臣却摇身一变成了反贼。袁谭引董卓这只饿狼入室,他杨彪又与袁谭何异?

如今,饿狼走了,来的却是一只更凶猛的恶虎。

杨彪这幅病骨支离的身躯挡在御座之前,佝偻消瘦的身躯像是一面轻轻一推就会倒塌的危墙。

陈昭轻啧了一声,感觉奇妙。

以往都是她在史书上看到那些权臣逼迫帝王,忠臣舍身捍卫皇室尊严,青史留名。如今她没成忠臣,倒是成了话本中欺压帝王的恶毒权臣。

至于她的感受……权倾天下果然很爽。

至于欺负忠良老臣?呸,但凡她起兵造反之前有一个大汉忠臣站出来替她说句公道话,她也不会造反。

“谁说高祖之后无人封王。”陈昭轻描淡写,“王莽不是就曾受封安汉公,他加九锡时,可有人提过白马之盟?”

听到王莽这个名字,杨彪面色瞬间煞白。

御座上刘协的指甲已经掐进扶手,龙椅尖锐的突起刺入皮肉却浑然不觉。他看见文臣低着头,看见武将闭着眼,看见满朝朱紫竟无一人敢直视陈昭的眼睛,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杨彪身上。

陈昭又话锋一转:“本侯只是随口一提,王莽是乱世奸贼,我与他自然不同。”

群臣瑟瑟发抖,他们也觉得陈昭和王莽不同。

王莽谦恭未篡时。陈昭可比王莽嚣张多了!

“至于杨公所言后果。”陈昭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轻笑一声,“天下共击之……昭做事光明磊落、无愧于心,谁若是不服气,自然可来寻我。”

她还愁怎么编造借口把荆益二州这大汉最后一块江山拿下呢,若那几个汉室宗亲发兵攻打她,才是正和她意。

“汝……”

“父亲。”一道极轻的呼唤声忽然从百官队伍中响起。

那是杨彪之子杨修的声音,杨修两月前才刚入仕。

杨彪仿佛整个人中了定身技,他瞳孔剧烈收缩,花白的须发颤动。

陈昭正对着杨彪,能清楚看到杨彪脸上那从悲愤到无奈,最终化为深沉内疚的变化。

有勇气和目光短浅到敢押上九族来成全“青名”的人本就是少数,杨彪若是舍得家族,当初董卓肆虐之时他这位天下清流领袖便站出来反对了。

汝南袁氏是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又何尝不是四世三公?

杨彪突然剧烈咳嗽起来(IaQS),本就佝偻的腰背更弯了,他转身重重叩首,额头撞击地面的闷响在安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彪年事已高,耳目昏聩,无力为陛下效力。请罢臣太尉之职,以谢天下。”杨彪声音沙哑。

弘农杨氏上百口的性命,杨彪不敢压上。他在朝中为官多年,弘农杨氏姻亲故旧无数,若是送上船出海寻仙山,估计三艘船都塞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