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七月的邺城郊外,官道被烈日烤得发白,尘土在车轮下懒洋洋地打着旋儿。一辆青篷马车不紧不慢地走着,车辕上的铜铃随着颠簸叮当作响。
官道上行人不少,挑担的货郎、赶驴的农妇、骑马疾驰的青年,各个在日光下拖着长长的影子。偶有清风掠过道旁槐树,便惹得树叶沙沙作响,蝉丧命一样叫唤,烦躁得很。
天气炎热,这截官道从邺城直通昭明书院的路上依旧人流如织。这条路直通昭明书院、医学院和演武堂,三所学院五千师生,大半都是富家子弟。精明的百姓早早嗅到商机,日日挑着货物叫卖,官道便一日比一日拥挤。
哪怕挤得厉害,行人也都默契避开了那辆马车。
吕玲绮骑着赤兔马在马车左侧,一杆方天画戟斜扛在肩头,红袍银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眉飞色舞向陈昭炫耀她从吕布那借来的赤兔马。
赵云在马车右侧并马而行,白马银枪,神色从容,不疾不徐,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并未带枪,只腰间系着一柄青虹剑。
“这条官道该修一修了,太窄了。”陈昭听完吕玲绮炫耀赤兔,将目光从拥挤的官道上收回来,“入冬后,让人把这条官道拓宽两丈。”
不仅这截官道要修,邺城周遭十几条路都要扩宽。
经过数年休养,邺城早已恢复乱世前的安宁。如今作为昭明军权力中枢,商贾云集,街市繁华,竟有几分当年洛阳的盛景。
天色已经有些昏暗了,暮色渐沉,陈昭放下车帘,慵懒地打了个哈欠。
作为书院院长,她要定期去巡视昭明书院,流水线一样慰问学子。
官道上尘土飞扬,行人往来如织,叫卖声、马蹄声、车轮碾过碎石的声响混杂在一起,显得嘈杂而寻常。青篷马车的帘子微微晃动,透出一线缝隙。
忽然——
“嗖!”
一支冷箭自道旁树丛中破空而来,直取马车帘幕!
吕玲绮眼神一厉,画戟骤然横扫,“锵”的一声,箭矢被斩作两段,断箭擦着车辕钉入地面。几乎同时,赵云剑尖一挑,另一支暗箭被凌空击飞,银光一闪,没入草丛。
数支冷箭从不同角度射出,赵云吕玲绮拦下几支箭,可马车目标太大,还是有箭穿过防护钉在了车壁上。
“有刺客!”赵云一声怒喝。
“保护主公!”跟在马车后方的几个护卫拔刀结阵,将车驾团团围住。
人群瞬间炸开,挑担的货郎丢下货物,农妇尖叫着拽走孩童,马匹受惊嘶鸣,官道上一片混乱。
而就在这电光石火间,原本担着竹筐在官道上埋头向前的几个货郎猛地掀翻箩筐,长刀自草席下抽出,寒光一闪,劈向车帘!
“铛——!”
刀刃砍在车壁上,入木三分后再难寸进,马车没如他想象那般一碰就碎。
(Ezgc)刺客瞳孔一缩,尚未回神,赵云已如鬼魅般掠至他身侧,剑光如雪,一剑封喉!
另一侧,另一名刺客刚跃上车辕,吕玲绮的画戟已呼啸而至,戟刃横扫,将他连人带刀劈飞数丈,血溅官道。
树丛中仍有箭矢零星射来,但侍卫已架起盾墙,箭镞钉在铁皮上,徒留一串闷响。
风过林梢,血腥气混着尘土弥漫开来。
官道上乱作一团,尖叫声、哭喊声、杂乱的脚步声混成一片。散落的箩筐、踩烂的瓜果、翻倒的货摊横七竖八地堵在路中央,人群像无头苍蝇般四散奔逃,互相推搡着。
一群侍卫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瞪圆的眼睛左右扫视,一双眼睛盯住这个盯不住那个,只能死死贴着马车围成一圈,刀尖向外,寸步不离。
“子龙留在此处,玲绮带人去追击刺客。”
车厢内响起陈昭镇定的命令声。
众人瞬间有了主心骨。赵云闻言立刻横跨一步,长剑一甩,稳稳拦在马车正前方。他低喝一声,护卫们立刻调整阵型,将马车护得密不透风。
吕玲绮更不迟疑,反手将令牌甩给最近的亲兵,厉声道:“速去调兵!”话音未落,她已纵身跃起,方天画戟劈开拦路的树枝,带着数名精锐扑进道旁树丛,追逐刺客脚印而去。
官道上终于安静下来。
风卷着几片碎叶滚过路面,方才还拥挤不堪的道路此刻空无一人,只剩满地狼藉的货物和几只翻倒的草鞋。远处隐约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得四下寂静得可怕。
赵云持枪立在马车旁,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死死盯着道旁幽深的树丛,耳边仿佛还能听见吕玲绮带人追出去的脚步声。时间像是被拉长了,每一息都格外难熬。
“主公?”赵云心急如焚,实在难掩担忧,终于忍不住向马车内低唤一声,声音压在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