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做不被定义的猴子(完)
几个小时前。
“计划是在天亮的那一刻开始行动,因为夜晚很危险。”
德莱顿说,“你们的工作量又很大,所以白天时间很紧。”
“我们再来对一下。”李维坐在点着电灯的帐篷里转着笔,低头查看自己手里的笔记,“行动总共分五阶段:第一阶段是天幕结构扫描,第二阶段是运送飞行平台和设备上山,第三阶段进行定向爆破或激光熔孔,第四阶段确认穿透,第五阶段尝试飞行穿越。
“第一阶段从凌晨五点半开始,派出无人机升空执行红外与声波扫描,目标是找出天幕表面张力最小、厚度最薄的区域。预计扫描时间为四十分钟,但要考虑到早晨湿度大、气流不稳,可能会干扰数据,因此我们准备了一组备用频段和信号中继器。”
“如果云层太厚怎么办?”德莱顿问。
“那就低空飞行,用对地雷达和热成像补充数据,在牺牲精度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基本判断。”
德莱顿点了点头,李维继续说,“第二阶段是七点整开始运输设备,出发点是阿妮卡她们东侧营地的中转点。我们要用三台运输车,每车运一套设备,剩下的人背负控制台和能源模块,总共预计耗时一小时十五分钟。”
“这段最危险。”副官杰弗里·卡特插话,“山坡地质不稳,昨天晚上刚下过雨,滑坡的风险很高。”
“那场雨八成是佛像安排的。”李维冷哼一声,“我们的动静越来越大,它想装作看不见都不行。”
德莱顿:“它不能在白天出现,所以要通过天气来阻止你们,记得调整路线避开泥石流区域,让设备走东侧机动坡,那里的坡度比较小,只是藤蔓过多,你需要提前一小时派出清理队开路。”
“‘提前一小时派出清理队……’我记下了。”
李维快速在笔记本的空白位置补充备注。
“然后是第三阶段,九点开始正式钻孔。激光钻预计持续工作三小时,期间能源需求是每小时三十千瓦,热量会导致气压发生变化,我们设置了两组冷却单元进行轮替作业,来避免设备过热……为了防止突发爆炸,或者天花板的结构能够自我修复,我们还准备了三架爆破无人机作为备选,携带的是定向聚能炸药。”
“不用太担心。”副官说,“埃里克把天花板抠下来一块也没发生什么事。”
“小范围是这样的,谁知道大范围的破坏会导致什么结果?”
“如果上方有电磁干扰或反制机制——比如主动信号屏蔽呢?”德莱顿问。
“那我们的信号会先进入断续状态,这是报警信号之一。”李维翻过一页,“那时候就不能继续加热了,得由外围小组来判断是否可以安全重启,我们测试过两种……这个缩写的全称是什么来着?哦,对,高频穿透编码,理论上能保持10秒钟的数据缓存,免得意外发生时反应不及时。”
副官:“这些工作都是猴子做的?”
“大部分是。谢天谢地,我们的公寓楼里还有两个工程师,让技术团队中的人猴比例不至于显得太难看。”
李维说,
“第四阶段是判断是否穿透,如果仪器检测到压力突变、温度骤降、光谱变化等三项中任意两项成立,即初步判断成功穿透,若确认成功,则第五阶段立即展开。
“第五阶段是由两架小型无人机携带测试模块飞入裂口,三分钟内自动返航,超过时间即视为失联,在证明外界安全以前,我们不会轻易派人上去。”
副官:“但是你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是的。”李维顿了一下,合上笔记本,抬起头,“破坏了天花板之后,我们和双面佛就再也不能相安无事地于同一个屋檐下共处了,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危险。”
德莱顿:“最坏的情况是你们在十二个小时没有完成切割。”
“到时就是瓮中捉鳖。”
李维捧着笔记本站起身,帐篷外风声有些大了,帆布震颤着,像有什么东西在缓缓靠近。
德莱顿沉默了一下,说道:“你在紧张吗?”
李维没笑:“我很难不紧张,有很多人跟在我身后,如果我做错了决策……”
“那也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德莱顿低声说,“我会始终站在你身边。”
“——我要动身了。”李维习惯性地低头亲吻手指上的戒指,“你也不用担心我,威廉。我不是去打仗,只是去敲天花板的门而已。”
**
一切按照计划行事。
天色破晓时,岛屿北端的山林间亮起了三处灯光,猴子与人类伴着履带车发出的嗡鸣声、一言不发地沿着被雨水泡软的泥地前进,无人机在轻薄的晨雾间穿行,被小梅养了好几天的豚鼠蹲在履带车上,托马斯拿吃剩的燕麦片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