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3页)

明明才出发几天,他却已经归心似箭了。

眺目远望,入目重峦叠嶂,蜿蜒小道一路铺至天边。青年身披玄甲,身后青山翠木,天地带着暮春特有的生机。他端坐马上,好似误入浓绿的一抹漆黑坠星。

他必须前往狼烟滚滚的雁门关。他盼望回到佳人在侧的汴京城。

*

离京的第十七日,再行数百里,便能到代州城北四十里外的抗辽前线雁门关。

深夜,主屋外间亮着盏昏黄的灯,瓶儿在小榻上值夜。屋里很安静,只听得到窗外时不时的虫鸣。

瓶儿眼皮打架,昏昏欲睡中忽然听到内室传来微弱的呻/吟声。

她一下清醒了,提灯快步到内室看温幸妤,就见对方蜷缩在被褥间,脸和额头了出了汗,口中时不时溢出几声模糊不清的呓语和呻/吟。

瓶儿吓得不轻,趴在床边轻推温幸妤的肩膀,口中焦急呼唤:“夫人,夫人醒醒。”

温幸妤猛地睁眼,脸色煞白。

她喘息着坐起来,像是看到什么可怕的东西,一把抓住瓶儿的手:“长庚可有传信回来?”

瓶儿吐出口气,回道:“我听李大哥说,大人怕是才到雁门关。若是加急传信来,最快也得十日。”

温幸妤看起来心神不宁,她眼眶红红的,鬓发凌乱,嗓音发干:“我,我梦到他……”

剩下的话被哭泣声吞没,不言而喻。

瓶儿听着难受,拍了拍温幸妤的背,柔声安慰:“夫人只是做梦了,别怕,别怕。”

宽慰了几句,温幸妤面色总算好看了些,她重新躺下,瓶儿正欲放下幔帐,就见女主子捂着肚子,额头上冷汗津津,痛哼道:“瓶儿我肚子有些痛,快…快去请府医。”

瓶儿心口一紧,忙不迭起身,一阵风般冲出屋门,叫来了李游,让他去请府医。

过了一阵子,府医提着木箱进屋,摸脉后沉思了片刻,如实道:“夫人忧思过重,一来致使胎象不稳,二来……再这样下去,恐对寿数有碍啊。”

李游和瓶儿面色大变,温幸妤神色也有些呆愣。

瓶儿没忍住追问:“莫大夫,那夫人该怎么办?如何才能放下忧虑?”

李游跟着看向府医。

府医面对三人的目光,叹了一声,回道:“解铃还需系铃人啊,这就要看夫人到底为何所忧。”

温幸妤沉默了一会,面色虚弱朝府医道谢:“劳烦您深夜跑一趟。”

“李游,送莫大夫回去。”

府医离开后,哑婢女煎了药来,瓶儿看着温幸妤喝下后,试探开口:“夫人……是因大人出征而忧虑吗?”

温幸妤不置可否,疲惫道:“去歇息吧,我没事了。”

瓶儿伺候温幸妤躺下,放下幔帐熄了灯,于外间小榻上打盹儿值夜。

温幸妤躺在漆黑的幔帐里,望着模糊不清的翠竹帐顶,神色漠然。

祝无执数次不顾她的意愿强迫、折辱她,却傲慢的以为一个孩子一纸婚书就能一笔勾销。

怎么可能?

她不要他高高在上施舍的爱,她绝不要和这样一个执拗的疯子捆绑在一起。

*

第二日,温幸妤神色恹恹,只用了一顿饭。深更半夜又梦魇惊醒,值夜的婢女吓得不轻。

第三日,她躺在摇椅上,一动不动,好似枯败的花。夜里照旧噩梦惊醒。

第四日、第五日,眼看女主子日渐消瘦,忧思连连,院中的仆从和外面的亲卫担忧不已,生怕孩子出事,祝无执回来降罪。

第六日,温幸妤提出要去相国寺为祝无执祈福。

祝无执出征前,没说过不允许温幸妤出府的话,只交代过尽量少出去,且每次出府都得有亲卫明暗处护卫。

故而李游犹豫了一会便同意了,想着去相国寺祈福后,夫人能心情好一些。

第二日清晨,温幸妤趁着婢女出去准备热水,轻手轻脚下床,打开镜台上一个装玉镯的匣子,把一张纸折好放在玉镯下的软垫底。

那是和离书,盖了官府印章的和离书。

印章是秦征的乌鸦带来的,她也不知道对方怎么弄到官府的印。

虽心有担忧,但比起这些忧虑,她更不愿意逃跑了都跟祝无执绑在一起。

有了盖印的和离书,她将真正拥有自由。

收拾妥帖后,宝盖马车自摄政王府正门出,行至相国寺。

温幸妤前往大雄宝殿上了香,跪在蒲团上,仰头看着悲悯的金佛,缓缓垂首闭眼,双目合十。

[佛祖在上,保佑信女脱离苦海,重获自由。

佑大宋击退辽人,山河稳固。]

出了殿门,温幸妤说自己太累了,想先在后山禅房歇息片刻,再行回府。

李游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一众仆从亲卫随行,护送温幸妤至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