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父女
李君劢亲自陪着安国公一行人来到帝王行宫, 这行宫因依傍活水,倒是意趣横生,有深池, 有曲水, 更有竹林繁茂,如今一行人一路走来, 却听有鸟鸣之声, 清脆悦耳。
不过显然大家心思沉重,都无心欣赏,匆忙来到殿前,还没上台阶, 便见殿门开了,里面迎出一行人, 为首的却是赵朝恩。
赵朝恩打眼一看,连忙小跑步下了台阶, 弯腰请安赔笑。
李君劢眼神凉凉的,他现在看着赵朝恩就烦, 没什么表情地道:“赵公公, 劳烦通禀一声。”
赵朝恩赶紧点头哈腰的,笑着道:“殿下, 适才陛下已经吩咐下来,宣召国公爷进殿面圣, 还请殿下稍侯片刻。”
安国公一听连忙拱手称是,李君劢挑眉:“哦?孤无旨,不可面圣?”
赵朝恩哪敢说什么,这位小爷他得罪不起,可皇上的口谕又不敢不遵, 他只能一径地赔笑。
安国公见此,忙道:“殿下,老臣先行面见陛下,还请殿下稍侯片刻。”
李君劢蹙眉,看向安国公。
安国公自然明白李君劢的担心,心里不免叹息。
这个孩子一心记挂着他的亡母,无法接受别人替代自己母亲的位置,他是怎么也要阻止元熙帝这般荒诞的行径,而自己则是被他寄予厚望的。
还不满十三岁的孩子,他对自己并不放心,唯恐自己迫于元熙帝的权威就此认下。
他在心里苦笑一声,用温和的声音道:“殿下放心便是。”
这边赵朝恩连忙做了个“请”的姿势,安国公对李君劢略点头,示意他放心,这才跟随赵朝恩进去院中,进去后,沿着水廊往前,穿过一处殿宇,最后来到后院的水厅。
这水厅因有温泉活水经过,白雾缭绕,热气氤氲,比外面暖和许多。
乍走进来,安国公鼻子有些发堵,年纪大了毛病多,但因是在御前,他尽量忍着。
踏入水厅,便见暖房摆着案桌,茶香袅袅中,炉子里的炭火烧得发红,案桌上的各样点心齐全,他心里正疑惑着,便见元熙帝自屏风后出来。
安国公忙上前跪拜,不过这么动作间,心里已经生了狐疑。
今日的元熙帝和往日格外不同,完全不像一个人。
往日的元熙帝身上总透着一股沉郁之气,他不喜见光,沉默寡言,性情莫测,这个人明明还活着,但却透出一股阴恻恻的死气。
他就像一棵枯萎的树,树叶早已凋零,唯有遒劲的枝干在硬撑着。
可现在他却和往日完全不同了,就好像沙漠中的枯树得了滋润,春风化雨,他的眉眼间有了神采,甚至透出冶艳的风采。
……就像一幅笔墨的山水画突然幻化出万千世界,他被注入了灵气。
不过此时的他根本来不及细想,只惴惴地跪见了。
李秉璋略抬手,示意安国公平身,安国公谢恩,恭敬地起身。
李秉璋笑看着安国公:“国公爷已经听君劢提过了?”
安国公看着李秉璋的笑,越发心惊。
李秉璋哪是会笑的人!
少年时的他寡言阴郁,他不笑,总是绷着脸,倔强固执,像一块结了冰的石头。
从陇地回来,丧妻的他,阴郁苍白,更不可能笑。
他只会阴冷地笑,他一笑,必是哪家大祸临头!
可现在,他实实在在地在笑,愉悦的,轻松的,满足的。
安国公心里已经惊起千层浪,他战战兢兢地道:“是,老臣听太子殿下提起了。”
他的声音很是小心,完全不知道此时该如何应对了。
李秉璋却依然在笑,笑着道:“虽说君劢已经和你说过了,但朕还是再说清楚一些,免得误会了什么。”
安国公连连颔首,于是李秉璋便和安国公提起自己和阿凝昔日的约定,阿凝临终前的约定,以及阿凝火化前自己滴下的那滴血。
若是以往,这些往事他自然不会和人提起,一直埋在他心里,这是无法触碰的苦痛,可现在不一样了,阿凝回来了,昔日的一切就变得别有趣味,仿佛只是通往最终幸福的一段坎坷罢了。
所以他语气看似平和,但其实分明透着喜悦,甚至有些津津乐道。
安国公无声地听着。
李秉璋将事情经过都讲了,最后终于总结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些年朕一直心存不甘,明明登极临御掌控一切,为什么就不能换回她的性命?”
他轻叹:“当年她嫁给我,燕京城中尽皆唏嘘叹息,都觉得她可惜了,她也确实跟随我在陇地吃尽了苦头。”
对此安国公不敢言语,他只能听着。
李秉璋负手走到水厅边,看着远处缥缈的云雾。
此时水厅寂静无声,只有不知道哪里传来缓慢的水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