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六十四章“混蛋。”

入了秋,气候也开始转寒了,院中花草落败,显得有些凄凉。

薛瑛让人将枯黄的草木除去,移植了不少品种迥异的菊花,院中又重新鲜艳起来。

太后娘家有不少未曾成婚的女孩,几次三番地向薛家打探薛徵的婚事,薛徵已经二十有六了,家中连个侍妾都没有,可见为人洁身自好,再加上相貌清俊,立下不世之功,是不少大官眼里的东床快婿,只怕自己不抓紧抢,就被别人家捷足先登。

“二姑娘,夫人唤您去花厅一趟。”

侯夫人身边的嬷嬷过来传话,薛瑛正在剪花枝,闻言站起身,拍拍手,“我这就来了。”

等她走到花厅,远远瞧见母亲坐在里面,侯夫人一边喝茶,一边看着桌上的东西,薛瑛走近了,发现桌上摆着十几幅画像,上面画着的是不同的美人。

她看了一眼,问道:“阿娘,这些是什么?”

侯夫人笑容淡淡,“是太后派人送来的,京中未出嫁的贵女们的画像。”

太后在先帝在时是贵妃,与废后姚氏一直不对付,六皇子登基后,奉生母李贵妃为皇太后。

薛瑛翻了翻,这些都是家世好,在京中素有贤名的女孩,其中有两个都是太后娘家的侄女,混在其中,太后是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薛瑛放下手,“自从哥哥回京后,想同侯府联姻的可真是都要排到嘉峪关了。”

侯夫人掩唇轻笑,笑完又有些苦恼,“不知道要怎么向太后回话,你兄长……”

她叹了声气,“我今早拿给他看,他都没扫一眼就说有事出去了。”

侯府对子女的管教并不算严苛,至少薛瑛几乎等于放养,要什么给什么,所以才养成了刁蛮任性的性子,而薛徵,自小也没让爹娘操心过,就婚姻一件事,侯夫人实在拿他没办法。

“先前他总说,山河未定,不宜成亲,如今呢?”侯夫人无奈道:“边关战事已平,此事不成家还要拖到什么时候。”

侯夫人抬起头,看向薛瑛,“瑛瑛,阿徵最疼你了,你说的话,他肯定听的。”

她幽幽说道:“真不知道一个两个的想做什么,你姑姑前几日寄来的信上也在抱怨,说相野要守三年孝,等三年后都多大了?阿徵也是,你爹爹这个年纪的时候,你大哥他都已经撒欢满院子跑了。”

薛瑛脑海里浮现出薛徵傻兮兮满院子乱跑乱爬的画面。

……

怪怪的呢。

徐星涯父亲去世后,他带着母亲将棺椁护送回了祖地江州,依循要守三年孝期才能行婚嫁之事与任职。

徐夫人偶尔与侯府通信,每次都避不开抱怨这件事。

薛瑛知道母亲并不是个迂腐唠叨的女子,她希望薛徵早日成家,也是希望他能有个人陪伴,有了妻儿,便有了牵挂,不会在没命地在前线奔波。

“知道了,等哥哥回来,我和他说。”

“好。”

侯夫人笑了笑,拉着她的手,在一旁坐下。

薛瑛发现母亲最近总喜欢看着她出神。

也不说什么,就是爱看她,眼神柔柔的。

薛瑛觉得母亲大概是先前被困在宫里,与家人分开太久了才这样。

晌午后,薛徵终于回家,他刚忙完军中的政务,薛瑛迎上前,笑容明媚,声音如清泉一般,“哥哥回来了。”

薛徵朝她笑了笑,面上冷峻的轮廓在看到她后缓和不少,“嗯,你吃过饭了吗?”

“吃过了。”薛瑛摇着扇子,“午膳和娘一起吃的芙蓉酒酿圆子,哥哥吃过了吗?厨房里还有,我叫人盛一碗过来。”

“好。”

薛徵侧身挥了挥手,采薇便让小丫鬟过去端了。

“哥哥你累吗?”

薛瑛凑上前,语气里满是关切,她以前找兄长的时候,在北大营附近逛过,那里不允许闲人随意靠近,薛瑛只能在远处晃悠,虽然隔得很远,但也能听见那里士兵操练的声音,听着就辛苦。

“还好。”

薛徵不着痕迹地退了半步,声音温和:“我身上汗气重,不好闻,别熏着你。”

他常年习武带兵,身上总带着一种清冽又略带压迫的气息,混合着汗意,但并不难闻。

“没关系呀。”

薛瑛将手帕递给他,“我已经叫人烧好水了,你是先去沐浴,还是先吃东西?”

薛徵想了想,说:“先沐浴吧。”

知道她讲究,薛徵担心自己身上不好闻,让她难受,哪怕他现在已经累得只想坐下来吃些东西,喝口水。

薛瑛笑眯眯道:“我这就让他们打水来,哥哥,我前几日让绣坊给你做了两身新衣,你一会儿正好穿。”

“好。”

薛徵绕到后面去了,许久后才出来。

薛瑛正坐在屋中看书,一只手慢慢地摇着团扇,书卷半掩在膝头,少女纤长的睫毛垂着,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