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六十六章前缘未尽(第2/3页)

然而不待她靠近,眼前忽然一黑,接着所见之物又变了,程明簌跪在地上,割开手,伤口涌出赤红的鲜血,他面色不改,将自己的血滴到符纸上。

身旁,一个穿着袈裟的僧人叹了一声气,“施主,困于执念,强留已逝之人的魂魄,不管对你还是对逝者而言,都是永生永世的折磨啊。”

薛瑛认出,这个僧人,是永兴寺的和尚,圆净方丈。

薛瑛从小体弱,什么药都吃遍了,身体依旧很差,动不动便晕倒,侯夫人没办法,抱着她去了永兴寺,吃斋念佛,供奉香火,求佛祖庇佑。

薛瑛记得自己七岁的时候,圆净看着她,说:“她前缘未尽,魂魄不稳,所以体弱多病,薛二姑娘原本是没有今世的。”

侯夫人不明白,幼小的薛瑛缩在母亲怀里,神色虚弱。

“师傅,这是什么意思?”

圆净无法多言,只说:“她的今生,是别人强求而来,若是守不住,便没有以后了。”

侯夫人迷茫地看着圆净方丈,紧紧将怀里的女儿搂紧。

梦中的程明簌割破手腕,血快要流干,圆净站在一旁,无奈劝说,“你这样,会不得善终。”

“我只想要她活过来。”

程明簌虚弱地跪倒在地,他拼命站起来,费力抬起手臂,握紧薛瑛的手。

屋子里的符咒骤然扬起,哗啦啦散落满地,铃铛剧烈响动。

薛瑛醒过来后,头痛欲裂,冷汗涔涔,心中怅然若失,她常做梦,醒来后又记不得多少。

“姑娘。”

:=

采薇急冲冲敲门,“朝廷下旨了,世子要被派去平凉镇镇压暴民。”

薛瑛一愣,清醒过来,“怎么先前一点消息也没听说过?”

采薇摇摇头,知道她担心兄长,“今早平凉镇动荡的消息才刚传回京,没多久宫里便传了旨意,说陛下下旨派咱们世子去处理此事。”

薛瑛坐了起来,她现在真是害怕薛徵被派出去带兵,又遭人记恨,他这些年一直奔波在战场上,从来没有好好歇过,与犬戎的战事刚停不久,竟然又要去平定叛乱。

薛瑛草草洗漱换衣完,出门打探消息。

爹娘比她先知道,正在叮嘱薛徵事宜。

“哥哥……”

薛瑛脸上露出不安。

薛徵移目看向她,知道她心里担忧,宽慰道:“我很快就回来了,闹事的多是被逼急的普通百姓,他们并不是亡命之徒,所求的,也只是一个公正,很好劝说,不一定需要动用重兵压迫,我此次前往,定是先行规劝,实在没办法才会动兵,没事的,你别担心。”

大部分闹事的百姓,最开始都只想守好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他们一代代农耕,辛苦操劳,骨子里是软弱的,若非官僚剥削压迫,想不到要揭竿而起。

若是穷凶恶极的亡命之徒,就必须得镇压了。

听了他的话,薛瑛才稍微安心些。

她带着下人去收拾东西,薛瑛熟练地说出一样一样物件,看着下人们装进箱子,搬到随军的车马上。

平凉镇在北方,没多久便要入冬了,天冷,薛瑛还收拾了几件厚实御寒的冬衣让薛徵带上。

事情发生得突然,耽误不了多久,薛徵即日就要出发。

他知道,皇帝派他去平乱一定是程明簌说了些什么,官僚压迫,百姓被逼上梁山,这个时候,谁能稳妥地处理好暴乱,将伤损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谁就能立功,积攒威望。

而程明簌只需要在朝中,将这火引到皇帝身上,是他未登基前建立了安民所,又留下了层出不穷的隐患。

薛徵去了平凉镇,没一个月,便将动乱制服,他虽然带了兵去,但是并没有与他们动干戈,反而卸了一身盔甲,连刀剑都未曾拿,着一身布衣,独自前往叛党阵中谈判。

此前,朝廷官府对于他们这些人,都如蝼蚁一般对待,从未将他们当做人看,他们被视作逆贼,听说薛将军带兵前来,本已抱着必死之心。

哪里晓得,薛将军来了平凉镇,孤身入阵,刀斧加身而面不改色,他并不是来杀他们的,而是来救他们的。

为首的叛党立刻痛哭流涕,放下手里的兵器,无数人涌上前*,一个个诉说自己的委屈,薛徵直接坐镇衙门,亲自提笔,将他们的冤情全都记了下来,整理成册。

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瓦解了平凉镇的叛乱,有官员见状,斥责他包庇乱党,这群人,本就死不足惜,更何况前知府便是死于他们之手,谋杀朝廷命官,处绞刑都是轻的。

薛徵没有理会,反而承诺为首的几名叛党,会在陛下面前保住他们性命。

平凉镇的动乱就这么被平定了,薛徵收集完北地官绅犯下的种种暴行,又帮他们重建家园,教会他们许多新式农具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