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3页)
等他到时,解定方正与陆宁远交谈,因刘钦没让人通报,脚步又轻,初时两人谁也没注意到他。
刘钦踏入门中,刚好听见解定方长叹一口气,那张因苍老而布满褶皱,因此常常让人看不清表情的脸上竟然不无动容,不知是因为什么。
“你有如此见识,假以时日,定是国家栋梁之才,恢复天下,重整山河,其在是乎!可你留此有用之身,即便不思朝廷、不思君父,也该想想你父亲,怎么就打上这样的主意?是因为先前熊彭祖之事,你还意不能平么?”
陆宁远只淡笑一下,想说什么,未及出口,瞧见刘钦,两人一齐站了起来。
刘钦抬脚进门,奇怪地向陆宁远瞧去一眼。上辈子自从长安一别,两人在建康重见时已经都不是孩童,在刘钦印象里,陆宁远成年之后性情端重,不是什么爱笑之人,若说哪次曾见他笑过,仓促间居然想不起来,这会儿见他破例,愈发好奇两人都谈了什么,可又不便发问,只得当作没听见,对解定方道:“解公不必多礼,快坐。”
解定方向他看过来,虽然神情恭敬,让人挑不出毛病,可方才看向陆宁远时眼里的欣赏、惋惜之色再看不见,只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刘钦瞧见,不禁暗暗皱眉。
他心性骄傲,又从年少时就被立为太子,被人捧得惯了,从不曾在别人之下。在夏营时委曲求全倒也罢了,如今回到雍国地界,解定方如此待他,他几乎想也没想,本能地便觉着不快。更不必提上一世时解定方曾……
解定方问:“不知殿下有何见教?”
“哦。”刘钦回神,整整面色,“听闻夏人近来袭破州县,虏骑四出,甚是猖獗,蠢蠢有欲进犯淮南之意,钦闻之惕然不宁,不知我公打算如何应对?”
他此来有求于解定方,因此言语之间用上卑称,再不像之前一样称孤道寡,有意压人一头。
解定方听了,不由得愈发警觉,加上不知道他这问话是否代表朝廷,脸上更是带上肉眼可见的小心之色,沉吟一阵,缓缓回答:“臣受国厚恩,荷任一方,然不能宁静边境,以致贻忧君父,罪过实大。”
说完这一句后,他才继续道:“东线夏人今有两支,为狄志、狄庆两兄弟所统领,一者入河南,一者犯山东,传闻狄吾还有数万兵马正在调动,暂还不知去向,但想来是往淮西一带。臣已勒令多路指挥使小心戒备,相与为援,一旦有变,臣则尽起大军,与夏人相机决战。请陛下与东宫稍作宽心,臣为国藩屏,定效死力,如有未捷,杀身以报,必不让夏人匹马渡江!”
这话刘钦曾听得多了,因此毫不动容,追着他话头又问:“多路指挥使……可都是前者所说的熊彭祖之流么?”
解定方一时没有吭声,下意识看了陆宁远一眼。
刘钦这话意有不善,隐约有追责之意,像是要给陆宁远出气,但似乎又是在说各路指挥使所任非人,不像只针对熊文寿一个。
可指挥使皆是出自朝廷任命,不是他解定方的私将,他一时拿不准刘钦这么说的意思,想了想道:“大将黜陟,必由朝廷审量五材,为官择人,实非臣所敢臧否。”索性把自己摘个干净。
刘钦点点头,看来不愿在这事上再作纠缠,话锋一转又道:“夏人来势汹汹,虽匹夫亦不能宁静。钦忝居此位,上不能分君父之忧,下不能解淮北万民于倒悬,夙夜思及,实难安坐。愿亲领一军同夏人决战,湔洗国耻,兼以报其辱我之仇。如何调度,任凭我公驱使!”
直到此时解定方才闹明白他此来的用意,一颗心放下去又马上提起来,忙道:“不可、不可!万万不可!殿下万金之躯,岂能亲逐戎马,万一有失,臣万死难报,此事决计不可!”
刘钦早知他不肯答应,因此本意也并不是想领军与夏人交战,见解定方被他吓住,这才抛出真正的用意,“嗯,既然我公多有顾忌,钦也不便强往,多生事端。听闻睢州一带多有流民,钦愿往招抚,稍分朝廷之忧,如此总不算太过冒进吧?”
解定方微张开嘴,半晌后慢慢合上,看向刘钦的眼里带上几分堪称严厉的审视之色,片刻后全化作了然。
刘钦让他瞧得几乎脸红,忍耐着没有错开眼,仍坦然与他对视。
他久在中枢,对父兄那套驭人之术耳濡目染,前些天对那些将领们拉一下、又打一下,一番恩威并用的手段下来,当即摆弄得他们对自己又敬又怕,唯唯不敢有二言。但是这威是假朝廷之威,至于恩更谈不上半点,一时唬住他们容易,想真正得到他们的忠诚,那还差得远呢。
况且这一套哄得住别人,可哄不住解定方。他武人出身,如今已是总督,升无可升,为人又很迂阔,并不热衷权位,只盼能守住这一亩三分地,不指望着出将入相。自己虽是太子,对他来说却没有什么作用,他没有巴结自己之处,也就不会咬这钩子。那日席间他不仅一声不吭,说不准还在心中暗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