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2/3页)

扎破天见他屡猜不中,等不及了,索性自己揭破谜底,“都不对!是三钱银子!我这是告诉老邹,在我扎破天眼里,他就值这个价!”说完哈哈大笑。

翟广也笑,见扎破天心胸宽广,很是松了口气,便不再提悬赏之事,趁势把话头往别处引。

两边会同各自的军师围在一起几次商讨之后,均觉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终于宋鸿羽牵头定下一计。

提出这法子,多少有些出于无奈,至多只是下策中的一条上策,还未实施,不料却忽然传来消息——附近不远的鹅笼镇,乡民不堪官府欺压,一群人纠集起来愤而反抗,竟然趁夜攻破县城,占据了县衙。而守城官吏被缚住时全无准备,大半竟然还在梦里浑然不觉,稀里糊涂就被从被子里面提出来,捆吧捆吧拖出去砍了脑袋。

那些乡民虽然与翟广素不相识,但是破城当日就派人过来向他传信,请他进城主持大局。翟广闻报之后,明白这是天赐良机,不敢耽搁,收拾人马便要过去支应,但临发之前,忽然想到什么,忙勒令大军暂驻,派人将消息传给扎破天。不管扎破天是否已经得知,他派人报告一声总是好的,以免兄弟之间生出什么嫌隙。

这些天来,他始终小心维持着同扎破天的关系,推尊他的盟主之位,严令士卒不许风言风语,更尽量不出风头。他也明白这样下去恐怕不是长久之计,但拖一天是两晌,官军来势汹汹,和之前几次大不一样,似乎这次是下定了决心想要将他们彻底歼灭,还是同舟共济过了眼前这个难关为上,以后的事情也只能是“明日愁来明日愁”了。

果然,翟广派去的人报告鹅笼镇的情况时,扎破天还未听说过,得知以后大喜过望,马上向鹅笼镇挺进。

他一面走,一面让人查实,见消息确实准确,很是承翟广的情。进入县城之后,粮草金银自不待言,任谁看这都是一块肥肉,翟广原可以独吞了它,却没这么做,反而先告诉给他,自己率军缀在他后面,以示绝不率先进城之意。

翟广做到这个份上,他也不能不够意思,在路上便已打定主意,等一会儿打开县城的粮仓府库,无论有什么好东西,都和翟广二一添作五,绝不多拿——谁知天总不遂人愿,进城之后不久,反而嫌隙顿生,却是后话。

他们距鹅笼镇比邹元瀚与陆宁远的驻军都要更近,收到消息又早,等陆宁远得知之时,扎破天的先头部队虽然还没入城,但算算时间,已经彻底赶不上了。陆宁远知道叛军入城补给已成定局,也就没有急于向鹅笼镇方向移动。

虽然之前他向邹元瀚献计,说要想方设法断绝叛军粮道,让他们无法获得补给,逐步削弱其力量,但他也深知,想要彻底困死翟广绝非易事。翟广与扎破天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易进入鹅笼镇,虽然在他意料之外,其实也没有坏了他的部署。

他向邹元瀚献计,邹元瀚又上表朝廷,奏疏中全然没提他的名字,他并不在意。朝廷拨划来的粮草军需,要经邹元瀚之手才能给他,邹元瀚故意截下大半,想要借此给他下马威、逼迫他走投无路,去劫掠百姓,再上书弹劾于他的心思,他也,但同样不以为意。

他如今名微众寡,不在其位,却可借邹元瀚之手而谋其政。邹元瀚采纳了他的建议,便是在按他的部署施行,他对邹元瀚进言说要困死翟广时,其实心里便知道不可能,也压根没想过能用这种方式困死翟广,真要说来,还是他自己先断粮的可能性更高。他真正的谋划并不在此,翟广与扎破天入鹅笼镇补给,反而是他所乐见的。

只是他心中真正所想没有同任何人说,每日只是招兵、练兵,让他们识金鼓、晓号令、明进退、知荣辱,将武器战法的教授全都放在后面。大概是因为这样,邹元瀚觉着他压根不懂带兵,这些时日除了卡他的粮草物资之外,没再找他的麻烦。

至于军中日渐告罄的粮草,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现在他军中已改为每日两餐,他与士卒们从来一同用饭,命其他部将也是如此。成军以来,他与这些士卒虽未能同甘,却是共苦,士卒们见全军人人如此,连主帅也和自己吃的一样,倒也没有多少人不满,打饭时看看对方的碗,往往自嘲几句便过去了。

除此之外,李椹已经出发,既是去外地购粮,也是去暗中执行刘钦事先交代给他的任务。

陆宁远思索再三,又给刘钦去了一封信,讲明军中粮草短缺问题,希冀刘钦有所处置。信写好后,在桌上搁了半天,他十分想要再写一些别的,犹豫再三,最后只是加了两句,一句是感谢他送的衣服,一句解释自己感谢的原因:行军很冷,衣服穿上很暖和。信写好后,即着人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