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第2/3页)

谈话间,刘钦说起国事,有意无意,将话题引去了江北,谈到了淮北流民安置,各分产业之后,百废俱兴,谈到近一年前斩首斡赛里的一战,还有之后几次同夏人的摩擦,明里暗里往陆宁远脸上贴金,简直是像是抖擞羽毛的孔雀一般在向她炫耀了。

李氏人精一般,如何听不出来,心中暗道:我的好儿子,哪有借别人屁股上的尾巴,开自己的屏的?却也不扫兴,一句句应着,时不时发几句感慨、抑或是惊呼一声、赞许点头。

这几十年来,她都是这样应付刘崇的,现在将这套拿来应付刘钦,同样游刃有余,只是禁不住在心里想:这小陆是能干,但那又和你不肯立后有什么关系?老解活着的时候,不是照样能干,怎么不见你和他好?面上却仍端着笑意。

母子俩一句一句聊着,陆宁远在旁边只眼观鼻鼻观心,一声不出,像是一颗高大盆栽。他连夜过得大江,今天早上方才赶到京城,上午在朝堂上见了刘钦一面,那时却是远远瞧着,看不分明,不像现在这样,若非有旁人在场,不可造次,他只站起来伸一伸手,就能将刘钦够到。

他们竟已经有一年没见了,看见刘钦走来的那刻,他轻得快要飘起来了。

刘钦与李氏正说着的话,他只听见了一半,平放在腿上的两手下意识抓了又抓,像是凭空抓着什么。有光在刘钦朝向他的那半张脸上跳动,他悄悄看着,是日光么?太阳从哪个方向照来?被光照亮的那里显得比别处皮肤颜色更浅,侧颈、脸颊……那双原本发黑的眼睛被日光照出琥珀的颜色,它们转了一转,朝向他了!

陆宁远两手猛地一攥,险些站了起来。

刘钦含笑收回视线,刚才的一瞥似乎只是谈话间的无意为之。陆宁远鼻间喷出热气,五脏六腑如同吊在了一锅热汤当中,咕嘟咕嘟的,实在难以忍耐了。

就在这时,刘钦站了起来。

母子间意有所指、指东打西的谈话似乎结束了,陆宁远回神,审时度势,也站了起来。李氏笑着看了陆宁远一眼,这笑是刚才笑容的延续,陆宁远这会儿却丝毫不觉窘迫,甚至连刚才的窘迫也忘在了脑后,更甚至重新觉出她的美丽来。

她笑的时候,眼睛、嘴角和刘钦那样相像,如何会不美丽呢?

陆宁远跟在刘钦后面,迷迷糊糊地告辞了。一番煎熬之后,他的腿比来时果然更瘸了一点,哪怕极力控制下,也能看出和常人的区别。他尽力走得平稳了,知道李氏的目光正扎在背上,刘钦走在他前面,他忽然感觉有些对不起他。

如果自己的这条腿,不是从生下来就……

刘钦忽然回头,放慢了脚步,让一让身子,就同他几乎肩并着肩了,“我听人说,你的手臂已经完全好了。”

这会儿还有旁人,他也就只拣些寻常的说,但看向陆宁远的两只眼睛,同样有什么颇不平静地满溢出来。

陆宁远用全部心神克制着,才没有去拉他的手,因为绷得太紧,脊梁骨都已经轻轻打起了颤,“你……陛下,陛下送臣的一套弓,臣已经能开最重的那把了……”隐隐约约,连声音都有些抖了。

最重的那把,刘钦自己都拉不起来,调弓时还是让朱孝帮忙试的。他闻言难受了一瞬,但也只是一瞬,“你能恢复如初,是我所愿,也是国家之福。”

言语间的隔靴搔痒没将两人抚慰,刘钦将脚步加得更快了。他没乘轿子,便是当真乘了,陆宁远也绝没有胆量在这时钻进去。

好容易走到寝宫附近,周围便不再有不相干的人了,刘钦忽然将脸一板,“当真能拉起最重的那把?我须得亲自验看一下,免得你信口开河,不——”

亲自验看……信口开河……如何证明……

陆宁远只听进几个字,无尽的力量从脚底涌来、决开胸口,他忽然弯一弯腰,扶着刘钦的腿弯和背,一挺身就将他打横里抱了起来。

他惊了惊,刘钦也惊了惊,但马上,陆宁远迈着微瘸的步子往寝殿当中快步走去,刘钦挣了一瞬,但马上安然让他这么抱了,四下里一扫,看到一个躲避不及的宫人。那人同他乍然锋利的视线对上,忙将头一低,小步换作大步,逃也似地跑了。

陆宁远走过回廊,走过一块块青色的石板,走过当初刘钦为他写诗的那座石亭,走过十几级台阶,走过桌案,走过椅子,把刘钦轻轻放在床上,弯腰吻下,伸出两手往他背后环去。

这样短的一段路,他两边鬓角却都被汗浸得湿了,额头的汗蹭到刘钦脸上。没让这温存持续太久,很快刘钦便从身上拔起陆宁远,看他半晌,捏着他下巴一抬,重新将他的嘴唇凑近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