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到深市 从沪市到羊城,坐特快火车要三……(第3/5页)
车厢里立刻响起议论声,有人自我安慰:“不可能吧?认购证九号才开始发售,今天才七号,早着呢!”
但更多人觉得这猜测八成是真的,表情严峻道:“如果现在就排起了这么长的队伍,我们还能买得到认购证吗?”
陈玲几人对视一眼,脸色也一个比一个难看。
他们自以为来得算早的,结果到了深市一看,才发现有人比他们更早。如果像前面说话的人猜测的那样,他们千里迢迢过来,会不会是白费功夫?
叶薇则因为提前看到了字幕,并不意外队伍已经排起来,观察片刻后问:“我看到那些队伍中有只放了马扎没有人的,是什么意思?”
“那个啊,你放一个马扎,人就不用守在那里了,别人会自动往后排。”售票员回答完说,“你观察得倒是挺仔细。”
叶薇笑笑,没有吭声。
车上其他人闻言脸色都好了些,他们这两天没怎么合眼,要是再去排队守一天两夜,身体恐怕要撑不住。得知有替代的办法,自然松了口气。
说话间,交易所到了。
和排着长队的银行、证券公司营业部比起来,深市证券交易所外面可以说门可罗雀。
想想也正常,已经是傍晚,交易所早就下班了,股民自然早已回家。再加上这里不卖认购证,那些投机客都不会来这里排队,交易所外面自然没什么人。
小巴车停下,车上乘客陆续下车。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但晚霞还未褪去,天边橘色由深变浅,分外瑰丽。
但从车上下来的人无心欣赏这样的美景,他们都惦记着来时看到的景象,一心只想早点买到马扎去占个位置,再找间招待所好好休息一晚。
陈玲几人也这么想,但叶薇却说不着急,站在路边四周看了看,让周陈三人在原地等一会,才带着张江明走向一间开在路边的报亭。
报亭除了报纸书籍,也卖饮料零食和冰棒雪糕,叶薇靠在冰柜前,拿起摆放在最显眼位置上的《深市商报》。
《商报》今日的头版头条是人民银行、市公安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机关单位发布的《一九九二年新股认购证抽签表发售公告》,其中列出了全是三百零三个销售点的详细地址。[1]
拿着报纸大概看了会,叶薇伸手打开冰柜,从里面拿出五根雪糕,笑着问里面正在看港城来的八卦杂志的老板娘问:“你好,请问这些一共多少钱?”
听到声音老板娘才将抬起头,快速算出价格,期间撇到叶薇手里拿着的报纸,随意问道:“从内地来的?”
叶薇拿出钱,表情意外问:“您看得出来?”
老板娘边找零边说:“看你拿的报纸就知道了,为了抽签表来的吧?”
来深市的路上,叶薇就已经从售票员口中得知,深市这次发行的不叫认购证,而是抽签表。
两者功能差不多,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此外认购证有四联,可以重复中签,但抽签表只能中一次。
叶薇笑着捧了老板娘一句,又试探着问:“大姐您在这里开店,应该能知道很多我们这些外地人不知道的消息吧?”
老板娘表情自得:“那是当然!”
“那您知道哪里的销售点排队的人会少一些吗?”
“我……”老板娘正想回答,突然反应过来,“我是知道哪里人少,但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叶薇没回答,只问:“您这里有马扎卖吗?”
“有,”老板娘脸上露出一丝笑,转身从里面拿了两个马扎说,“不是我跟你吹,我们店里卖的马扎比那些二三十的都好,你们买了肯定亏不了。”
叶薇不知信没信,说道:“马扎多少钱?”
老板娘说:“十五。”
张江明瞪大眼:“这么贵?在沪市,这东西最多五块钱。”
“沪市虽然是大城市,但我们深市现在发展可一点都不差,马扎十几块钱,毛毛雨啦!”
十五块的马扎当然不是毛毛雨,深市工资再高,大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平时马扎可卖不到这个价。
但最近不是特殊情况吗?全城马扎都在涨价,她卖贵点怎么了?
老板娘咳嗽一声说,“你们买了马扎,我告诉你们哪里排队的人少。”
张江明说:“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我开门做生意的好吧?店就在这里,你们去看了不是这情况,可以回来找我嘛,”老板娘觉得张江明不太会说话,便看向叶薇说,“靓女,你怎么想?”
“看在大姐喊我靓女的份上,我买两个马扎。”
叶薇掏出钱递给老板娘,后者立刻将面前两个马扎交给她,并说了几个地名,又道:“但我也是白天听人讲的,现在消息已经传开,人会不会多起来我也不确定,不过这几个地方比较偏,如果人都多,那你们更不用指望其他地方,尤其是这一片,人最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