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暗流涌动 平静之下,暗流早已涌动,叶……

叶薇昨晚十一点多才睡, 早上又七点多醒,摆摊结束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干,回屋倒头就睡。

午饭是叶兵做的,吃完叶薇回屋拿出记账本。

虽然她没有专业学过会计, 但干了好几年财务工作, 哪怕刚开始做生意, 也习惯把账记得清清楚楚的。

这样的出入库记账本, 她买了两本,一本记录童装,一本记录玩具, 这会她拿出来的是前者。

之前进货的时候, 她因为一岁以下婴儿的尺码太多,而八岁以上孩子的进货成本更高, 她担心生意做不起来货物积压, 所以只进了一到八岁六个尺码的衣服。

但事实证明童装还是好卖的,而且昨晚有好几个人因为没有尺码放弃了购买,她想也许可以补充一些之前没进的尺码, 以便拓展客户群体。

此外,虽然每年都有人生孩子,理论上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数量差不多,但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昨晚卖得最好的是四到六岁孩子的衣服。

其中男款童装又比女款童装卖得好,这点倒是好理解, 虽然计划生育实行至今已经超过十年,而沪市在政策方面卡得很严,八二年后结婚的夫妻大多只生了一胎。

但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延续几千年,哪怕政策限制只能生一个孩子, 舍得给儿子孙子花钱的也始终比给女儿孙女花钱的多。

因为叶薇单款单尺码进货不多,所以昨晚卖得好的款,四到六岁的码好些断了货,现在也需要补货。

确定需要补哪些款和尺码,叶薇拿起电话,给远在深市的批发店老板打了电话。

能把生意做起来的一般记性都不会太差,何况叶薇进货到现在过去不到十天时间,批发店的老板自然记得她。

得知她现在就要补货,对方有些惊讶。

虽然叶薇上次进的货不多,但从业这么多年,她见多了进一次货就没下文的,而且这种通常不是立刻换批发商了,更大可能是货进回去卖不出去,生意砸了。

也有生意虽然能做,但初期谈不上好,几十上百件衣服卖一两个月的。

别觉得这么点衣服卖一两个月会亏,服装利润高,像沪市这样的大城市,进货价翻倍卖都很正常,就算是物价低廉的小县城,一件衣服赚三五块也不算多。

一百件衣服卖出去,哪怕是小县城也能赚三五百,够生活了。初期慢慢熬,后来路子打开,生意就好做了。

至于那些生意已经做起来的客户,心里早有数,不会频繁补货。

所以像叶薇这样十天不到,就打电话要补货的客户实在不多。

虽然她眼光确实不错,当时选的款都挺好,但能把生意做起来,可不是衣服质量好就可以的。

再想到叶薇来谈进货时侃侃而谈的模样,批发老板想,这人没准真是个做生意的苗子,要是成长起来,说不定会成为她的大客户。

于是电话里的声音瞬间扬了起来:“当然没有问题!您把款式尺码和需要的颜色数量报给我,我这边最迟明天就可以安排发货。”

“我想再进……”

叶薇报的不止之前没进或者已经卖断码的货,其他款式尺码也斟酌着补了些,只是数量没那么多。

另外她想起之前看过觉得不错,但价位有点高的两款外套,询问有没有货。得到肯定答案后,也适当进了些新货。

最后算下来,叶薇这次要进的有三百件衣服,对服装厂来说,她可能依然算不上大客户,但对批发商来说,这已经不是小订单。

所以不用叶薇问,批发老板就主动调低了每款衣服的进货价。

但服装成本高,就算老板主动降价,三百件衣服进货价至少也要四五千。她们又分隔两地,认识的时间也不长,不管是先付钱还是先发货两人都难安心,所以要先签合同。

签合同有两种方式,一是互相邮寄合同,虽然现在货运已经很方便,但一来一回也要差不多一周时间,二是通过传真机传输合同,相互签字再邮寄纸质合同。

为了节省时间,叶薇选择了后者,挂掉电话便出门去了邮电局。

批发店里有传真机,合同也有模版,叶薇到地方后给对方去了个电话,对方很快将填好的标准版合同传过来。

因为算是小本生意,合同并不长,条款也比较简单,没有特别的陷阱,所以叶薇看完后就签了字。

合同约定发货前付一半款项,但这天是周日,银行不开门,为了表明信任,对方直接安排了发货。

反正物流要走两三天,如果明天收不到钱,她有足够的时间打电话将货物截回。

下午忙完这些事,到点吃过晚饭,继续去夜市摆摊。

因为昨天搞了活动,今天不少消息慢半拍的人来打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