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小人 因为熊猫服登上春晚,这一年宝贝……(第2/4页)

和去年上半年比起来,今年宝贝星球各店的利润都翻了一倍不止,再加上店铺数量增加不少,今年上半年的总利润翻了快两三倍。

而且宝贝星球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不像很多企业只能从账本看出赚钱,看银行账户的余额更加直观。

以前有了钱,叶薇只想攒起来,现在有了钱,她更想花出去。

她先是加快了店铺扩张的速度,以前宝贝星球一年可能只开二三十家店,今年她计划开五十家分店。

然后着手开分厂,而且不止开一家,一圈考察下来,她决定在浙省和中部某省会城市各开一家童装厂,再去苏省开一家玩具厂。

中部省会城市那家童装厂规模相对小一些,初期只打算招两三百人,因为宝贝星球在中部地区的分店比较少。

浙省和苏省的玩具厂则都是千人厂起步,毕竟长三角是大本营,而且这两个省离华北也不远,想把货运过去比较容易。

而且厂子规模大,也方便和当地领导谈条件。

如今宝贝星球可不再是无名小卒,再加上发展势头好,两地省里的领导可能不在意,但下面县市的领导非常欢迎宝贝星球去建厂,为此给了不少政策优惠。

也因为这样,叶薇放弃了在沪市买地建厂的计划,沪市土地昂贵,而且各类企业很多,能给到的优惠实在有限。

但她还是在沪东拍了块地,打算囤着后面建办公楼。

随着宝贝星球发展越来越好,总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如今新星百货四楼已经不怎么够用。

虽然是要花钱,但想钱花得值,在家里躺着是不行的,所以整个上半年,叶薇忙得不可开交,出差频率也直线上升。

相应的,她和杨征明见面的时间也直线下降。

这半年忙的不止叶薇,杨征明也没好多少。

但和宝贝星球的蒸蒸日上不同,明浩房地产几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九三年那则“寻人启事”发布后,明浩房地产可以说一夜成名,公司开发的楼盘也从无人问津,迅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同时,杨征明还以帮银行拉到更多贷款为条件,和银行谈到了一笔大额贷款,又拍了两块地,开始建新的楼盘。

刚开始,明浩房地产新拍的这两块地都在沪东,但王浩和杨征明吵架后,他们将其中一块地皮卖掉,在沪西另买了一块小一些的地皮。

虽然之前开发的楼盘卖得不错,到杨征明拍到地皮时,房价还涨了。但房子刚盖好无人问津的事给王浩留下了心理阴影,他觉得在沪东的房子不如沪西好卖,万一到时候房子盖起来又卖不出去,他们总不能再登一则寻人启事吧?

但杨征明认为国家在沪东不止盖了明珠电视塔,还陆续盖了好几座高楼,明显是要大力发展沪东。

而且当时明珠电视塔已经封顶,等彻底建成,开始对外营业,有这样的地标建筑在,两年内沪东肯定能热闹起来。

可王浩觉得他们拍下第一块地前,杨征明也是这么说的,可结果呢?房子盖好后根本卖不出去。

他不想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只想求稳。

最终两人各退一步,卖一块留一块,然后先开发沪西那块地。

沪西那块地位置一般,但因为开发的本身就是中低端楼盘,房屋密度比较高,且质量没有之前的楼盘好,成本降了下来,所以房屋定价不高,相对来说比较好卖。

楼盘还没盖好,房子就卖出去了近一半。

王浩见了更想让杨征明把沪东那块地给卖掉,因为他们开发的第一个楼盘,卖出数量过半后,房子卖出的速度明显降了下来。

再等新的楼盘开售,对比数据,之前楼盘的月销量竟然连新楼盘都不如。

要知道,沪东那个楼盘可是盖好的成品房,而沪西新开发的楼盘是期房,客户只能通过模型和效果图了解小区环境。

直到明珠电视塔彻底完工,并开始对外营业,王浩才打消这念头。

因为,沪东的房子突然热了起来。

到底是地标建筑,明珠电视塔一开始对外营业就火了,刚开始只是本地人去参观,后来外地游客也多了起来。

游客多了,去做生意的人就多。

刚开始只是有人去沿路摆摊,后来附近饭馆也开了起来,虽然外滩就在江对面,但中间没有直接桥梁,来回坐船难免耽搁吃饭。

外滩又是市中心,物价贵,沪东这边饭馆开起来后生意很不错,旅馆住宿也一样,慢慢的,来沪东开店的人就多了。

开店人一多,沪东房子就好卖了。

再加上房改后房产市场繁荣起来,有人觉出有利可图,开始大量囤房,种种原因下,沪东房产越来越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