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五百万投资 接到陈霁云的电话时,叶薇……(第3/4页)
谁想直到弹幕消失,她也没有看到想了解的信息。
但要说她有多失望,也不至于,她侧面收集到的信息虽然不多,却也足够判断陈霁云现在面临的情况。
《西行记》爆火后,云端的财务危机肯定是没有了。
但受盗版影响,游戏光盘带来的收入应该不多,至少不够陈霁云继续做《西行记2》,所以他才会对外寻求投资。
还是因为游戏爆火,陈霁云应该不缺投资。
而她和陈霁云不过萍水相逢,宝贝星球现在名气虽然不小,但毕竟不是做投资的,所以她应该不是陈霁云的最优选。
更重要的是,在快要走投无路时,陈霁云都咬着牙没给她打电话。如今选择多了,陈霁云更不会轻易联系她。
所以在打这通电话前,陈霁云应该见了不少投资人,但那些人开出的条件,都不如他意。他没有其他选择,才会想到联系叶薇。
在投资方面,叶薇并不介意被当成备选。
因为凡事有两面,从这一面看,她对陈霁云来说是备选,但从另一面看,她未必不是救命稻草。
而且,在买方多的情况下,卖方总是更能掌握主动权,相应的能接受的底价会更高。但随着选择一个个减少,卖方的底线会不断下降,谈判过程中也更容易露出底牌。
所以第一个加入谈判的,往往不一定能笑到最后。
而这,也是叶薇为什么早就铺垫好了联系陈霁云的理由,却迟迟没有行动的主要原因,她觉得还不是时候。
《西行记》第一部 的热度还没过去,陈霁云的选择太多了。
叶薇原本的打算,是过完年再联系陈霁云。
因为到那时候,有意向的投资人,陈霁云应该接触得差不多了,但时间又比较短,不至于正式签订合同。
这样如果他和前面投资人谈得顺利,叶薇不至于错失良机,如果他们谈得不顺利,那就更好了,她可以顺势压价。
另外,如果过完年陈霁云还没有联系她,很大概率是把她忘了,这时候她再不主动,投资这事就基本没可能了。
好在,最后是陈霁云先沉不住气。
而先沉不住气的人,更容易露出底牌,所以就算弹幕没有透露相关信息,明天叶薇想摸清陈霁云的底价也不难。
至于弹幕猜测陈霁云接受投资是因为救命之恩,叶薇个人并不这么想。
因为当初她把陈霁云从河边劝走,在他看来算不算救命之恩,本身就是个问题。就算他认为是,但恩情和利益面前,他会怎么选也不好说。
何况,如果陈霁云更看重利益,就算因为叶薇提出来而被迫让步,也会给他们以后的合作埋下祸患。
所以这种事,在谈判结果出来后锦上添花可以,想靠它扭转局面,叶薇觉得还是算了吧。
……
隔天上午,叶薇在办公室里见到了陈霁云。
他今天装扮得很精神,白色高领毛衣搭黑色呢子大衣,头发尽数往后梳,戴着副银丝眼镜,看起来斯文俊秀。
只看外表,陈霁云给人的感觉并不很精明,交谈起来也差不多,他的话很少,基本叶薇问一句答一句。
也不像有些人,一说起公司发展就满嘴跑火车,他的回答有工科生特有的严谨,就算是预测,也是基于现实基础给出来的。
不仅回答如此,他的计划书也是这种风格。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严谨是优点,但从陈霁云个人角度看,这会成为投资人压价的现成理由。
故事里都说诚实是美德,职场上流传的那些考验传说,似乎都在引导人们向善。
而现实是,资本家在挑选员工时,最先考虑的永远不会是拥有善良诚实这样美德的人。
他们会先看各人条件和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更能吃苦耐劳的人,然后给予他们更低的薪酬与更多的工作量。
但陈霁云很聪明,他很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出自己能拿到什么样的条件。
他又是个很有主意的人,在心里划下一条线后,就不会再轻易让步。
而这,可能是他和前面见到的投资人,都没有谈拢的主要原因。
脑海里分析完陈霁云的性格,叶薇觉得有点棘手,因为她本来也想压价,但现在她觉得这想法悬了。
谈判不怕碰到老实人,或者满嘴跑火车的人,因为前者耳根通常比较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说动。后者通常心里比较虚,对半砍都不是问题。
最麻烦的,则是陈霁云这样的人,他的回答会给人一种好欺负的感觉,但心里又划了一道线,越过去就没得谈了。
但叶薇转念一想,又觉得陈霁云其实是这几类人中最好的合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