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求婚 叶薇酒品很好,喝醉后不吵不闹,……(第4/5页)

所以后来他说对叶薇是一见钟情,但她从没信过,因为在沪市那几次见面,她真没觉得杨征明对她有什么特别的。

但对杨征明来说,如果不是本能地想要靠近她,他根本不会答应借钱给她。

虽然当时看那是一桩交易,他借钱,她提供消息,但他拿出的钱是是实打实的,她透露的消息在成真前却无法辨认真假。

是,她确实很有眼光,也很有魄力,敢在认购证盈亏未定时,预支工资囤一百份认购证。但当时有这个眼光和魄力的人并不少,像他自己,也囤了不少认购证。

回头看去,当时他对她的信任,其实来得有些莫名其妙。

更不用说还钱时,他应邀和她一起吃饭。

因此那年深市偶遇,对叶薇来说是他们关系的开端,但对他而言,那只是他们关系的转折点。

就算没有那场偶遇,后来再见,他依然会追求她。

而杨征明的追求,并不只是为了谈一场恋爱。

虽然杨征明过去对成家这件事敬谢不敏,但这不是因为他厌恶婚姻,而是他经历过家庭从幸福美满到支离破碎的全过程,所以产生了恐惧。

恐惧的源头,往往是因为在意渴望。

他对幸福美满的家庭一直心存渴望,但他又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走上父母的老路,所以选择逃避。

但在他下定决心后,渴望就战胜了恐惧。

也许刚开始,他还没有那么确定,但到确定关系时,他已经想好了要和叶薇共度一生。

只是在婚姻问题上,叶薇和杨征明截然相反。

虽然父母去世早,她高中刚毕业就被迫扛起家庭重担,但她确实是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长大的。

所以叶薇对婚姻虽然没有过分渴望,但一直怀揣着乐观与期待。

只是她的家庭负担太重,所以在看到弹幕前她实在无暇考虑婚姻大事,但她也确实没有想过要孤身一人过一辈子。

因此,如果弹幕没有出现过,她也没有抓住认购证这个机会,叶薇觉得她的未来,大概率是到了年纪后,找一个不嫌弃她父母双亡,下面还有一双弟妹的男人结婚。

但现实是她看到了弹幕,她的人生因此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钱以后,叶薇在婚姻问题上变得谨慎起来。

虽然她家庭幸福,但家属院有几百户,有问题的家庭只多不少。而在这些家庭里,基本都是女人步步退让。

没有选择的时候,她只能往好的方面想,安慰自己她不一定会遇到这样的事,又或者日子都是这样的,熬过去就好了。

有了选择以后,叶薇会想她靠自己也能活得很好,法律又没有规定人必须结婚,她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

简而言之,这些年杨征明对婚姻家庭是从抗拒到接受再到渴望,而叶薇则是从乐观期待,到谨慎再谨慎。

就算是在和杨征明确定关系后,叶薇的想法也没有改变。

她也没有隐瞒过自己的想法,因为在这件事上,隐瞒等于欺骗。杨征明能接受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他不能,现在说清楚好聚好散,总好过彼此耽误几年成为怨侣。

在杨征明看来,抗拒和谨慎有很大区别。

前者态度坚决且很难改变,但,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毕竟他就是个例子。而后者则代表叶薇有结婚意愿,至于她什么时候能下定决心,和他的表现可能有很大关系。

而对他来说,如果不是叶薇,他根本不会想结婚,所以他选择了等待。

这几年,他也有旁敲侧击过叶薇的想法,察觉出她没有意向,就没提结婚的事,直到去年,她的态度有所松动。

和电视剧里男女主遇到生死危机,才决定结婚不同,叶薇态度松动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某天早上醒来,看到旁边躺着的杨征明,觉得能这么过一辈子也挺好。

察觉到叶薇想法发生变化,杨征明第一时间买了戒指。

本来他想选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再请人办一场隆重的求婚仪式,但怕叶薇过后找他算账,就打消了后面的念头,只包了间餐厅,准备了一顿烛光晚餐。

而叶薇在走进餐厅时,心里就有了预感,倒不是她和杨征明多心有灵通,只是觉得不年不节的,他又是包餐厅,又是准备烛光晚餐,一看就是要办大事。

所以这顿饭叶薇吃得有点忐忑,她听说现在很流行把钻戒藏在甜品或者蛋糕里,当做求婚的惊喜。

作为旁观者听说这些事时,叶薇觉得挺浪漫,但轮到自己,她想到这可能就觉得牙酸。

好在杨征明没有干这种事,钻戒是他从口袋里掏出来的,而在他半跪着开口后,叶薇也终于想起这一天是什么日子。

这一天,是他们相遇的第两千一百八十四天,也是他们认识满六年的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