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紧张

蓟州的生活倒是没有太大变化。唯一不同是她跟张总兵的夫人熟络了起来。

张夫人常请她去听戏。她说台上唱着热闹,家中不冷清。

从张家回来后,她不过刚坐了一会儿,吃了顿饭,却忽然听见窗子劈里啪啦的声音,把实木的床沿儿砸得噼啪响,震得她的心都跟着动了动。

起身正要去看。

却见梨月匆匆忙忙打了帘子进来,面色发白,张了张口要说什么,急得哑了声。

赵明宜吓了一大跳,偏着头去听,发现窗外的声音越来越大:“怎么了?”

“夫人,夫人……”梨月急出了眼泪,可是不知是不是太慌张,一下子连句话也说不出来,喑哑着声音喊了她一句。最后只能含着泪去看窗边。

赵明宜连忙去开窗子。

就那么一眼,她也吓住了,手捂着嘴唇,心沉到了谷底:“怎么会这样……”

庭院中白茫茫一片,天上掉下来的已经不是软绵绵的雪花了。而是大大小小的冰坨子,刷刷地往下落,砸在瓦上发出巨大的声响!

赵枢跟张荣寿停在了通州。再难寸进一步。

原先乘船南下,如今这种极端天气已然是行不通了,只能走陆路。可是这场雪太大了,压着冰雹一块儿落下来,通州往京师去的路堵得死死的!

原地扎营,冷得让人受不了。

张荣寿坐在火堆前,眼睛盯着帐外拳头大小的冰坨子,自嘲般地笑了笑:“老天爷还是不眷顾我,这样小的几率也让我碰上了……哪怕再晚上两天。”猛地灌了口酒。

又将酒囊伸到赵枢跟前:“你喝不喝?”只刚伸了出去,忽而想起这位并不喝酒,摇摇头道:“我忘了。”

说着就要缩回来。

却没想到手里一空,酒囊让人接了过去。

张荣寿看着这位面无表情地灌了口酒。

“原来你的酒量不错,我一直以为你是不喝的……”张荣寿笑了笑,只是说完又叹了口气,嘴边的笑淡了下来。

赵枢看了他一眼,把酒扔到了一边。

“也不是不会喝,不喜欢而已。”坐在火堆旁,如今这种境地,两人也没了上下之分,说话也随意了许多。

张荣寿说:“我看见了,你手里有枚耳坠子,是尊夫人的吧……我夫人说你们感情很好。”说着摇摇头,叹道:“我来的时候也跟家里的那个交代,给我留个东西做念想,怕以后见不到了。”

笑了笑:“谁知道她不肯给我,让我回去再跟她要。”

“你说这叫什么话……”张荣寿又灌了口酒。

如果不是因为怕事败,他又怎么会想要她的东西呢。她还是要他活着回来,不肯把东西给他……

赵枢摸到了袖中那枚耳坠子。放在掌心微微摩挲。想起她早起给他穿衣时的面容。

这枚耳坠子是她低头的时候。

不小心勾在他身上的。

皇上依然没有醒,朝中上下人心惶惶,近来都缩着脑袋办事。

唯有陈国舅一派的人神采奕奕,出入上下昂着头颅。行事也愈发大胆了起来。

就在冬狩前一天,陈家大老爷的外甥当街纵马,撞死了简平郡王的儿子。这要在前儿皇帝还好好的时候,可是大事!简平郡王再怎么担不起事儿那也是宗亲,让个大臣的子侄撞死了郡王的儿子,就是有皇后的面子在,陈家外甥也难逃一死。

可这件事报了上去,陈国舅也只是轻飘飘一句:“把折子压下来就是了。”

宗亲在皇帝好的时候,当然能荣养一辈子。可到如今这种时候,手里没有兵,也只能憋下这口气!

敢怒不敢言。

此事一过,陈家人走路都是飘的。

后来京中又出了件不大不小的事,王家五爷的新妇,在今年冬天病逝了。

侍从刚从外头回来,立在廊下掸落了肩上的雪,这才走进了屋子,朝着书案后的人拱手一礼,说道:“成了……”

“国舅爷最喜欢这个女儿,今儿一早去灵堂,发了好大一通怒。连带着王大人也不待见。”肉眼可见地疏离了。

王家出了这等大事,姻亲两家差点谈崩。到现在都还没缓过来。

坐在案后的人穿了一身单薄的青衣。淡淡地嗯了一声。

侍从悄没声儿地抬头望了一眼,正对上一双摄人心魄的眼睛。心跳一瞬间快了不少,连忙低下头去。

病弱的公子尚且这样风华,也不知从前身体好的时候是有多意气!

不过他想错了,孟蹊从来没有意气的时候。他不喜欢不受控的情绪,大悲还是大喜,他都不喜欢。上一次高兴是什么时候,他已经快要忘了。

“嗤。”

案后的人忽然自嘲般地笑了笑:“王璟这个人……”政客总是无情的。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