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3/4页)

秦炳能吼宫人闭嘴,对妹妹吼了也不管用,被那连续的笑声吵得心烦,不得不掀开被子跳了起来,要妹妹帮他穿袜子。

分得清香臭的庆阳扭头就跑,带着一串笑声跑回承明宫,陪睡眼惺忪的三哥、凤眼清黑的张肃一起吃早点。

吃完了,秦仁哄妹妹:“二哥已经知道你不是小懒虫了,你还是回房再睡会儿吧,早读的讲堂不烧地龙,太冷了。”

父皇好狠的心,怕他们打瞌睡,早读时的房间冷冰冰的,他得揣着袖子,边背书边跺脚。

正精神的小公主:“不,我就要去。”

秦仁没办法,只好带着妹妹一起走。

秦弘在他重元宫外面的宫道上等弟弟们,看到三弟身边多了个小尾巴,笑了笑。

黎明的寒风顺着狭长的宫道奔涌不息,把一行人的脸都吹僵了,庆阳想让三哥抱,八岁的秦仁有心无力,再次劝妹妹回去。

秦炳大声起哄:“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怎么天天早起读书?”

秦弘低斥道:“小点声,父皇那边在上早朝了,你想让父皇听见吗?”

旁边的宫道就是乾元殿东边的围墙,开朝会的前殿离他们只有两百步左右,如此寂静,一点人语都很明显。

秦炳立即闭紧嘴巴。

庆阳确实对在冰冷的房间跺脚早读兴趣不高,现在听说父皇在上早朝,庆阳马上松开三哥,跑去让解玉抱起,整个脑袋都躲在斗篷的兜帽里,对哥哥们道:“我回去了,你们去吧。”

秦炳悄悄喊:“小懒虫!”

庆阳不理他。

等哥哥们走远了,身影在摇曳的昏黄灯光中都看不清楚,庆阳灵活地从解玉怀里扭了下来,也不嫌冷了,逆着风跑回刚刚经过的一处通往乾元殿的侧门前。

守门的两个侍卫下意识地要拦住小公主。

庆阳掀开半边斗篷,露出她戴在腰间的麒麟腰牌:“父皇给我的,你们忘了吗?”

侍卫不敢拦了,但还是劝道:“殿下,皇上与大臣们在……”

庆阳:“我又不捣乱。”

解玉都劝不住,庆阳直接穿门而入,乾元殿前面的开阔场地黑漆漆的,只有殿门前点了一排宫灯,殿门大敞,泄出一片光亮来。

庆阳认准方向跑去,一路跑到高高的汉白玉石阶前。

解玉提着灯笼跪拦在小公主面前,喘着气道:“殿下,您若闯进去,皇上降罪下来,奴婢以后可能都无法再服侍殿下了。”

庆阳哪里舍得,安慰他道:“你别怕,我不进去。”

解玉:“当真?”

庆阳朝他伸出小手指。

拉完勾,解玉这才放了小公主上去,他却不敢躲在殿外偷听国事,提心吊胆地在下面等着,视线不离高处那小小的身影。

殿前立着一排带刀的御前侍卫,这些侍卫都归禁卫司管,又因为小公主常去禁卫司玩,使得三千禁卫几乎个个都认得小公主。

不能喧哗,离得近的几个御前侍卫挤眉弄眼、低声下气地劝哄小公主离去,最后又只能同解玉一般眼睁睁地看着小公主越过他们,一步步靠近大殿敞开的正门。

大殿之内,群臣们都面北而立,只有兴武帝高坐龙椅,面朝南方。

此时户部正在禀报大齐北地给贫农百姓分田地的事,早在兴武帝登基之初,他便下旨让官员们重新测量、汇总北地各州荒废的田产、无主的田产以及斩杀前朝王孙贵族、贪官恶霸抄公的田地,得到总账之后,其中一部分会划为官田、军田,剩下的都分给贫农佃户。

三年多了,北地各州县分地陆续完成,但呈递上来的田册却未必干干净净。

户部尚书才报完,御史台那边就紧跟着弹劾了十几位官员瞒报田地私吞为己有的罪名,为首者便是被兴武帝派去镇守西北的平凉侯袁兆熊,御史台参他收受地方官员贿赂,所侵田地至少有三千顷,也就是三十万亩。

雍王皱眉,质问道:“可有证据?别是有些人故意诬陷功臣。”

御史大夫聂鏊乃是兴武帝亲自提拔的前朝一位诤臣,曾因直言敢谏险些被昏君斩首,如今弹劾开国功臣又被雍王猜疑,聂鏊面不改色,从袖中取出一卷书纸,双手举向龙椅:“臣这里有一封告发平凉侯名下田地数目与分布的密信,是诬告还是实情,皇上派人一查便知。”

兴武帝朝何元敬使个眼色。

何元敬拾级而下取走聂鏊呈递的书纸,再双手捧送到兴武帝面前。

展开信纸,快速看过,兴武帝刚要开口,抬头之际,却见南边左侧的殿门外突然探出来一只小脑袋,正是他扎了两个小髻露出大半张小脸的女儿。

又惊又爱,然而众目睽睽,为了不让大臣们发现胆大包天敢来这里玩耍的小公主,兴武帝强行压住多瞧两眼的念头,重新看看信纸,正色道:“平凉侯曾拼命护朕杀出重围,朕信他如信朕的手足兄弟,岂可凭一纸空言疑他?这样,朕会将此密信寄送给他,是非曲直由他亲口跟朕解释清楚,倘若他被人诬陷,朕自会还他清白,若他确实一时鬼迷心窍起了贪念,只要他交出所贪田地诚心悔过,朕顾念旧情也不会再多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