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2/2页)

虽然认为小公主确实毅力可嘉但也不必嘉到这个地步的严锡正:“……”

经常瞪她的左相既不说话也不看她,呼吸平稳不少的小公主直接问道:“严相是不赞同国公三人对我的夸赞吗?”

严锡正:“……不,老臣也十分钦佩公主的毅力。”

庆阳笑了,先请四人落座,再道:“其实我也没有你们夸得那么厉害,听说穷苦百姓家的孩子四五岁时就会跟着爹娘去地里做农活,风吹日晒比爬座山辛苦百倍,我若因为爬山赏景而叫苦,与‘何不食肉糜’又有何异?”

亲眼见过农家孩子下地干活的吕光祖、杨执敏互视一眼,都很认可小公主的话。

谢训文更惊讶于小公主能有这番见解。

严锡正扫眼背靠亭柱兀自喘气的三皇子,深深地看了一眼小公主的裙摆。

歇了一刻钟左右,庆阳准备出发了,邀请四人同行。

严锡正带头应下。

他是想看看,小公主真是完全自己爬上来的,还是有让张肃帮忙,然而距离山顶的这最后五十丈,小公主不但没让张肃扶着抱着,竟然越走越快,当山顶凉亭中的兴武帝等人闯入视野时,小公主更是兴奋地跑了起来。

兴武帝可没看严锡正几人,见他的小公主这么快就上来了,兴武帝笑着走出凉亭朝这边迎来,再一把举起脸蛋红扑扑的女儿高高转了一圈:“行啊,朕的麟儿才九岁,竟然比战功赫赫的吕国公都先上来!”

小公主正是累到极点的时候,被父皇举起来后就闭上了眼睛,等父皇停下来将她抱稳,庆阳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山北一侧的黄河之水,如一条黄龙如远处穿山绕岭而来,水势浩荡奔腾不息。

第一次站到这么高的地方,第一次看到这么壮观的山河之景,小公主都忘了眨下眼睛。

兴武帝见女儿看得痴,抱着女儿走到山崖之前,指着黄河水道:“舆图上细细的一条线,其实便有这么宽,而这里还不是黄河最宽的地方。”

庆阳点点头。

兴武帝指向黄河对岸:“北面便是晋州,晋州往西以北向的黄河为界,便是凉州。”

庆阳记得御书房里挂的那幅舆图,记得黄河确实在凉州与晋州中间拐了几个弯,可是舆图上一目了然的大州大河,此时看起来却太远太远,她根本望不到晋州旁边的那个黄河大拐角。

“父皇,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凉州看看?还有晋州、冀州、辽州、青州,南边的扬州、福州、赣州、交州、荆州、黔州、云州、益州,我都想去。”

此时,严锡正、吕光祖等文武大臣都围站在了帝女身后,反倒是秦弘、秦炳、秦仁以及张恒等年轻子弟们敬重长辈,在后面又稀稀散散地围了半圈。

随着小公主熟练无比地报完大齐京师外的这一圈州地,有的臣子用笑容与眼神夸赞小公主的聪慧擅记,有的臣子垂着视线不知在思索什么。

兴武帝被女儿的话引出了一腔豪情,思索片刻道:“好,等朕巡视天下了,带麟儿同去!”

.

父女俩在山顶黏糊了一会儿,下山时,庆阳依然让父皇等人走在前头,她与张肃带着三哥落后慢行。

往上走的时候庆阳很累,但咬咬牙也坚持了下来,如今往下走,庆阳发现她的两条腿都在抖,已经不是靠毅力就能坚持的事了。

走在前面的三哥边走边抱怨腿抖难受,无需庆阳再问,庆阳就看向走在她右前方的张肃:“你的腿抖吗?”

张肃摇头,关心道:“殿下感觉如何?”

庆阳站定,苦着脸道:“抖,还很不舒服,你背我。”

张肃立即蹲在了小公主前方。

庆阳抖着腿趴到了他背上。

张肃抱住小公主的两侧腿弯,稳稳站正。

庆阳从他的左肩往下看,有些心慌:“这么陡,你走慢点,别摔了。”

张肃:“是,公主累了可以睡一会儿,臣保证每一步都站稳了再走。”

庆阳才不困呢,歪着脑袋打量一侧的山林。

头顶的阳光是热的,张肃宽而硬的背是温的,迎面吹来的风是凉的,三哥唠唠叨叨的抱怨是喘的。

不知过去多久,庆阳听到了父皇的声音:“麟儿怎么了?”

“回皇上,公主睡着了。”

“给朕。”

身体换了地方,庆阳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看着父皇的脸,问:“父皇带我去哪?”

兴武帝怜爱道:“就在旁边的别院,你在屋里睡觉,父皇在外面宴请大臣们。”

小公主眨眨眼睛,精神了:“我不要睡觉,我也要吃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