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七月里, 京城的官民很为皇帝的三道旨意热闹了一阵,有人不满有人高兴有人纯粹看个乐子, 不过皇帝为了此事又派钦差又出动御前军的,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只能认。

当官的舍不得还田于民想要造反?自以为手握十万大军的袁兆熊就是前车之鉴!暗中煽动挂田的百姓闹事?百姓正担心自家的田地被官员士绅连累丢了呢,巴不得官府快点帮他们把田地改回来!

八月初十,庆阳再出宫的时候,街头、郊外的百姓已经很少会议论挂田的事了,聊得更多的是即将到来的秋收与中秋。

京城南郊有座白云寺,寺院建在一座几十丈高的山上,庆阳先带着三哥、张肃登到山顶望远,再去半山腰的寺里上香,走走逛逛就到了晌午。

寺里有斋饭, 三人走向斋堂的路上,庆阳瞧见有个六七岁的男童一手给旁边的老妇人牵着,一手举着一根烧得微微发焦的苞谷, 苞谷已经啃了一小半了, 啃得男童嘴唇一圈都是黑的, 可男童还在大口大口地啃,足见那烤苞谷有多香。

庆阳问张肃:“你吃过这样的苞谷吗?”

张肃点头。

第一次吃还是小时候,家里厨娘自己买了几根,烤来给她的两个孩子, 不知怎么被二哥看见了, 二哥也要,吃完觉得好吃,让厨娘多烤几根,再带回来分给他与母亲。后来每到秋收之前,母亲都会让厨房烤上一回, 只是会把每根苞谷切成方便食用的小段。

庆阳:“好吃吗?”

张肃还是点头。

庆阳就不高兴了:“好吃你怎么不送我跟三哥尝尝?亏我们有什么好吃的都想着你。”

张肃:“……这种民间小食,微臣以为殿下不会喜欢。”

庆阳:“喜不喜欢是我们的事,但你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必须告诉我们,不能自己偷偷吃偷偷玩。”

秦仁替张肃解围,打岔道:“妹妹要吃吗?我去问问那孩子的苞谷是哪里来的。”

庆阳:“问吧。”

秦仁跑过去,过一会儿再跑回来,指着寺外道:“外面有摆摊的,烤苞谷、煮苞谷都有的卖,十文一根。”

小公主带路,三人去了寺外。

小摊上的苞谷都是整根整根卖的,庆阳买了三根,分别用油纸包着,准备带去斋堂吃。

秦仁饿了,拿到烤苞谷就开始啃,尽管他吃得比之前的孩子斯文,还是弄脏了嘴。

庆阳看向张肃。

张肃:“……微臣用些斋饭便好。”

庆阳知道他在意什么,笑着从他手里拿走自己的苞谷,方便他动手:“我就要看你吃。”

秦仁瞅瞅坏笑的妹妹再看看被难住似的张肃,奇怪道:“你不想吃?挺好吃的啊。”

张肃瞥眼三皇子唇上的污黑,再看看好整以暇的小公主,只好打开纸包,在苞谷边上咬了两三粒。他自己看不见,但庆阳观察得很仔细,张肃这吃法竟然真的没有弄脏嘴唇。

随着小公主收回视线,张肃将才咬了一口的苞谷重新包了起来。

到了斋堂,三人同桌而食,注意到小公主频频看向她的烤苞谷,张肃又去洗了一次手,再一粒一粒地剥下苞谷放到他新给小公主要的一个木碗中。

庆阳如愿以偿地尝到了这种民间小食的味道,外焦里嫩,似乎比煮苞谷更甜一些。

秦仁暗暗佩服张肃,果然比他更细心,难怪妹妹去哪都要叫上张肃。

庆阳吃了半根苞谷的粒,再随便吃些斋饭就饱了,下山之前,庆阳又买了六根烤苞谷。

回宫后,庆阳让拂柳四个小宫女分别去给大哥大嫂、贵妃娘娘孟瑶以及母妃送一份,她亲自带着一份去了乾元殿。

“父皇,你吃过这个吗?”庆阳展开油纸包,看着父皇问,然后就见父皇又惊喜又怀念地道:“当然吃过,父皇小时候经常去富户家地里……买几根吃,麟儿哪来的?”

根本想象不出父皇小时候到底有多穷的小公主并没有深思父皇那处停顿,说是在白云寺外面买的,摊主卖十文钱一个,比直接卖长成的苞谷粮赚多了。

兴武帝一边听女儿替小摊算账,一边抓起苞谷棒大口啃了起来,比秦仁啃得还要豪放,直到瞧见女儿惊呆的眼神,兴武帝才陡地记起他如今的身份,尴尬地放慢速度。

庆阳盯着父皇的黑嘴笑,她是故意的,谁让父皇送她的金腰牌有限期!

“黑嘴父皇。”丢下一个含怨带气的绰号,小公主气鼓鼓地走了。

兴武帝无奈地摇摇头,啃完一整根苞谷再去照镜子,虽然嘴唇黑了,可时隔二十多年再吃到儿时梦寐以求的好吃的,兴武帝还是心情很好,并认为女儿送了他一份特别合他心意的礼物。

不舍归不舍,庆阳不想让父皇为难,八月十四,庆阳主动带着那枚金腰牌来见父皇了,低着头道:“父皇,以后我不用这腰牌了,父皇能把它送我吗?这是父皇送过我的我最喜欢的礼物,我想一直珍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