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2页)
在郡守商持柏等待他吩咐的恭敬目光中,二十四岁的秦炳竟下意识地看向了十六岁的妹妹。
商持柏等官员迅速交流了个眼神,再齐齐看向小公主。
庆阳非常清楚,王爷或公主的身份只是让兄妹俩比地方官员尊贵一等,让这些人必须表现出明面上的敬重,一旦兄妹俩在能力上无法镇住这些官员,让这些官员生出轻视之心,兄妹俩的视察政务便也只能做做表面功夫。
其实不光地方官员如此,那些京官也是一样的,不然历代前朝哪来的那么多君弱臣强?
人弱被人欺,即便贵为帝王,压不住臣子就只能被臣子们拿捏。
所以,一看二哥暂且没有主意,庆阳马上就把担子接了过来,直接安排道:“父皇在荥阳只逗留两日,时间有限,我分管文政,下午先去郡守府问政,二哥分管武政,等会儿直接去荥阳卫巡营,如何?”
有了具体的差事,还是他最想管的军营,秦炳自然明白该怎么做了,笑道:“好,等我那边忙完再来帮妹妹。”
虽然对文政不太上心,秦炳却也明白涵盖一郡田地、户籍、粮税商税乃至讼案的地方文政比一卫的军政复杂繁琐多了。
兄妹俩带着十来位文武官员走出了官驿,樊钟选出来的两百亲兵已然在外等候。
庆阳对张肃道:“怀忠跟着我,你随王爷同行吧。”
二哥武艺出众却不够心细,可能看不出荥阳卫的真正问题。
秦炳刚要反对,认为让张肃保护妹妹更让人放心,张肃竟已拱手应了下来,随即站到了他身边。
眼看着妹妹吩咐郡守商持柏领路去了,秦炳只好接受了妹妹的安排,再在前往荥阳卫的路上同张肃道:“我自己一身武艺,又有一百亲兵护卫,哪需要你护驾,你也真是的,还跟小时候一样听妹妹的话,就不怕她孤零零一个被那群老奸巨猾的文官们糊弄了?”
秦炳觉得,有张肃这个准驸马站在后面给妹妹壮胆,商持柏等官员会更容易听妹妹的,就像去年妹妹能在大殿上理直气壮地驳斥严锡正、聂鏊,正是因为有父皇与他们三个皇兄在为她撑腰,不然一个十几岁的小公主,哪来的底气与满朝文武对着干。
张肃:“以公主的睿智,除非她愿意,不然没人能糊弄得了公主。”
首先他相信公主,其次就算他有不同的想法,也不该在人前出言反对,损了公主在官员们面前的威望。
秦炳倒不怀疑妹妹的才智,只是才智与胆识是两回事,大哥就是最好的例子。
.
郡守府到了。
商持柏是昨日收到的消息,为了应对皇上的查证问政,商持柏命人连夜将本郡近三年的田地户籍粮税等账簿都翻了出来,分门别类地摆放得整整齐齐。
小公主下马车后,商持柏一边在前为小公主引路,一边询问小公主要不要先去看账,两人身后跟着郡守府的郡丞、主簿等官员,大大小小的加起来跟一个小朝廷差不多,只是辖地从大齐变成了一个统辖十几县的郡。
庆阳:“账簿可以明日去巡堤的来回路上看,我先观览一遍郡守府。”
商持柏笑着道是。
郡守府很大,庆阳边逛边道:“荥阳郡下辖十三县,大人逐个给我讲讲这十三位知县上任后的表现吧。”
下属的政绩就是他的政绩,商持柏当然要为十三位下属说好话,结果他刚夸了夸第一个李姓知县,小公主就挑了对方的一个错处来:“去年大理寺驳了一桩杀人冤案,是不是就是他错判的?我记得那位老妇人是失足跌倒而亡,她的小儿子却诬告其嫂不孝推婆母致死,所谓人证只有小儿子父子二人。”
商持柏心中一惊,忙道:“对,就是他,只是他也不是故意冤枉那妇人的,实在是那妇人平时就经常辱骂婆母,再有一个四岁的孩子作证,谁能想到一个四岁孩子会撒谎呢?不过臣已经严厉地批评他了……”
庆阳:“四岁孩子不会撒谎?看来商大人教子有方,自家子侄间竟无一敢妄言撒谎的顽童,大人才会与李知县一样轻信此论。”
商持柏的额头立即冒出了冷汗,再不敢替下属知县转圜,诚恳地承认了两人都犯下的失察之过。
庆阳停下脚步,见商持柏与身后的一众郡守属官都紧张起来了,这才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皇从未苛求天下官员皆是完人,求的是官员们实事求是,有功当勉有过则改。如今我代父皇问政尔等,想听的也是荥阳郡上下官员的为政实况,倘若你们只能看到知县们的政绩却看不到他们的不足,父皇又如何相信你们能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商持柏惭愧地行礼:“是臣好大喜功了,公主放心,接下来臣一定如实禀报,不敢有半句饰非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