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秦炳、樊怀忠先行一步巡查过这处官驿, 坐落在山丘之间的官驿虽然瞧着偏僻,却是福州北面离这座海边重城最近的一座, 所以官驿里面屋舍门窗瞧着都有七八成新,地上铺了几条青石板路,并不似外面的官道一下雨就变得泥泞不堪。
官驿地方有限,今日庆阳兄妹俩都得与父皇、母妃挤在一个院子里。
庆阳没有淋雨,无需更换衣物,简单休整一下就从房间里出来了。她站在廊檐下,能听到外面亲兵们搭建营帐马棚的动静,全都是做惯了的,训练有素,连一匹匹战马都不会胡乱嘶鸣。尽管如此, 下雨总是会带来诸多不便,这还只是太平时候的帝驾南巡,换成行军打仗, 将士们会更辛苦。
所以, 庆阳虽然在宫里养尊处优惯了, 却也不会嫌弃南巡路上的种种简陋与不适。
这时,樊钟提着两个食盒过来了,见小公主站在外面,樊钟便先走到这边雨水淋不到的地方, 从一个食盒里取出一碗姜汤, 双手献过来:“殿下,这是驿站刚刚熬好的姜汤,雨天湿凉,殿下喝一碗吧。”
姜汤冒着热气,庆阳让解玉先放到里面去, 问樊钟:“你喝了吗?”
樊钟知道小公主关心他们这些粗人,笑道:“臣等会儿就喝,殿下放心,熬了四大锅,保证每个士兵都能喝到。”
庆阳点点头,樊钟就继续去给帝妃以及敬王送姜汤了。
余光里院门口多了一道穿浅色衣袍的身影,庆阳偏头,看到撑着一把伞停在门外左侧的张肃,这人听话地换了一套玉白色的锦袍,淅淅沥沥的雨线模糊了他的面容。
想到外面还乱着,庆阳吩咐解玉两句,解玉便撑着伞快步走到院门口,领了准驸马进来,否则就算是实打实的驸马爷来此,没有帝妃公主的同意守门的亲兵也不会放行。
“去把棋桌搬到廊檐下吧,我与三公子下下棋。”
解玉道是,收伞进去了。
庆阳叫张肃也收伞,站到她身边来,问:“还没喝过姜汤吧?”厨房肯定会先往这边送,然后才轮到将领们,而张肃换完衣裳就往这边赶,八成错过了。
没等张肃开口,庆阳就喊拂柳端出她的那碗姜汤,让张肃喝了。
张肃:“还是殿下喝吧,臣习惯……”
对上小公主挑起的眉峰,张肃只好止住,接过汤碗转过身,背对着小公主喝了起来。
庆阳偏要看他,从他身后绕过去,就见汤碗挡住了张肃的大半张脸,随着他的吞咽,中间的喉结一滚一滚的。
似是知道小公主在看自己,张肃放慢了喝汤的速度,品茶一般小口小口地喝着。
庆阳看向他的腰间,那里换了一只香囊,依然是入夏后她新送他的四个之一。都是随行御医给她配的,庆阳一个人用不完,且张肃在外行走的时候更多,所以分了他几个。
等张肃喝完姜汤,解玉也把棋盘两个小凳子摆好了,庆阳与张肃面对面坐好。
从廊檐下就能看到官驿外面的青山与云雾,可庆阳的视线更多的时候还是落在了张肃脸上,忙于当差时她鲜少会分心想自己的准驸马,如今因为一场雨得了闲暇,准驸马又长得这么俊,庆阳不喜欢看才怪。
“自从离京,我总让你跟着二哥,会不会觉得我在故意冷落你?”
落了一子,庆阳轻声问。
张肃平时寡言少语的,眼睛也格外本分,但从他主动要背她以及挨了父皇的瞪也握着她手腕不放的举动中,庆阳能感觉到张肃对她的亲近之心。如此,她也该解释一下,免得自己选来的驸马又因为她的“冷淡”生出误会。
张肃看眼小公主,道:“臣绝无此念。殿下深谙官场之道且洞若观火,有樊怀忠护驾足够了,臣即便跟随公主也帮不上公主什么,反倒是在王爷身边还能提醒一二,为皇上也为殿下分忧。”
庆阳笑了,夸他道:“就知道你什么都懂。”
张肃所言确实是她这么安排的理由之一,另一点就是,如果张肃陪着她去见地方文官,哪怕张肃始终一言不发,那些文官们也会分心探究她与张肃的姻缘关系,猜疑是不是因为有个出身卫国公府的准驸马她才那么有底气……
这是庆阳不愿意见到的,她要的是这些文官们彻彻底底地臣服她一人。
而她对张肃的喜欢,并不需要表现在这几个月的形影不离上。
.
雨水转小,将近傍晚,官驿外面传来了几道疾驰的马蹄声,却是福州总兵彭英与福州刺史黄如奇带着一队侍卫来驿站接驾了,同行的还有在这边历练的成国公世子吕朝光以及彭英的两个儿子。
福州这边既有文政要察又有水师要观武,帝驾将在此逗留五日。
观武前日黄昏,庆阳随着父皇来到了海边大营,生在中原腹地的小公主也第一次见到了大海。